![](http://n.sinaimg.cn/sc/crawl/728/w550h978/20230409/53e9-06e3c89f27941da5bb855f66af870932.jpg)
川觀新聞記者 雷倢 制圖 甘翠
4月,2023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將在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內舉行。自全環貫通以來,成都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一級綠道不僅吸引了專業賽事,更吸引了無數市民前來打卡挑戰。美團數據顯示,3月以來,在成都綠道騎行、游玩的游客持續增加,增幅超過100%。
被譽為成都“翡翠項鏈”的綠道,究竟蘊藏了怎樣的“魔力”?
![](http://n.sinaimg.cn/sc/crawl/59/w550h309/20230409/d98c-1d38f75be178bd539b68c9f77dde878c.jpg)
資料圖(川觀新聞記者 李向雨 攝影)
綠道騎行為何熱?
前瞻性的設計、多元的場景,100余場活動為綠道累積運動愛好者
4月5日,清明假期,駕車行駛在成都繞城高速上,便能看見成群結隊的游客在一旁的綠道上騎行。騎行綠道已經成為成都市民的休閑方式之一。
綠道騎行為何熱?在成都天府綠道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與前瞻性的設計密不可分。“在設計階段,我們就考慮了市民騎行、運動的需求,為綠道騎行和賽事舉辦提供了基礎。”
![](http://n.sinaimg.cn/sc/crawl/97/w550h347/20230409/7392-4be315b7f3e415572780332234f3b149.png)
川觀新聞記者 何海洋 攝影
比如,環城生態公園的橋梁遵循綠道總體規劃要求,與一級綠道接駁,均寬6米,可以承辦如馬拉松、環城騎行等重要的賽事活動。此外,環城生態公園里的橋梁銜接全環,市民騎行時會經過橋梁。因此,橋梁引橋部分的坡度都控制在3%以下,以提高騎行的舒適度與體驗感。
多元的場景也是環城生態公園一級綠道的魅力之一。
“環城生態公園里的每一座橋的色彩、形狀各不相同,途經點位的風景也不一樣。因此騎行在上面,并不會感到枯燥。”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她每個月都會約上朋友騎行綠道,每一次都能發現新的風景。
![](http://n.sinaimg.cn/sc/crawl/111/w550h361/20230409/f047-8afe26f004c8b782b78a8331974057cf.png)
資料圖(川觀新聞記者 何海洋 攝影)
成都綠道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環以綠道為線,78座橋梁為點,串聯起121個特色公園,讓市民們可以騎行在公園之中,迎接意想不到的風景。
另一方面,多年來,環城生態公園通過主辦,承辦“成都馬拉松”“成都國際自行車賽”“成都綠道運動嘉年華”等城市級、國際化特色IP活動100余場,以及環城生態公園不斷倡導的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為綠道累積不少愛好運動、熱愛健康生活方式的市民。
綠道騎行有何樂?
定制版共享單車、多種消費場景提升幸福感
“去年,綠道‘火’了后,我們仍在修煉‘內功’。”上述負責人介紹:“我們在持續完善公園內的設施,在綠道沿線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進一步促進公眾使用自行車出行,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綠色出行需求。”
去年,環城生態公園劃定18個專門露營點位,還號召沿途商戶都加入騎行補給站和露營主題活動中。
![](http://n.sinaimg.cn/sc/crawl/53/w550h303/20230409/a1d5-c57b5acd5adabd7e27fc764712a974ad.jpg)
資料圖(川觀新聞記者 李向雨 攝影)
今年初,環城生態公園上線了定制版共享單車。該負責人介紹:“在綠道上騎行,可謂是痛并快樂著,因此,對單車的要求也是相當高了,畢竟誰也不想騎行一趟下來,屁股青痛、渾身發麻、動彈不得。”因此,定制版共享單車的車架處U型弧度的設計讓用戶在騎行時腿部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最新懸浮減震發泡坐墊,在之前的基礎上加寬加厚,有效提升市民游客在綠道中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性。
綠道騎行火了后,天府綠道小程序上還上線了騎行專區,登錄小程序,市民便能找到最近的出入口、廁所和補給站。公園內的“綠友家”服務驛站也推出了“騎行護照”,每到一個“綠友家”就能蓋上途經園區的紀念章。
環城生態公園還引進了多新業態,打造公園里的游、購、娛新經濟產業新格局,給市民提供各類消費場景,滿足市民公園內的消費需求,提升市民的公園城市幸福感。
目前,環城生態公園已引進拓高樂智慧體育綜合體大中華區首店、新加坡侏羅紀恐龍島西南首店等商業項目110余個。
綠道騎行如何持續熱?
挖掘新內涵、拓展新業態、開展新活動
綠道火了,接下來,環城生態公園有什么打算?
“當下,我們正在思考什么是‘內在的綠’。”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城生態公園將從綠色的科技延伸、綠色的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等方面著眼,去不斷挖掘和深化綠色的內涵,通過場景營造、活動宣傳、市民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探索等方式引領市民生活方式,營造濃厚的共建共享共治氛圍,讓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為新風尚。
![](http://n.sinaimg.cn/sc/crawl/5/w550h255/20230409/952c-2b53cde2f9bde1c9dff9d56ca8ca7212.jpg)
在提升市民騎行體驗上,環城生態公園將持續豐富人性化空間場景,通過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綠道,如數字化信息管理、智能監測等,提高綠道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綠色出行環境提升市民游客游園體驗。
環城生態公園還將聚焦綠色產業布局,有效釋放綠色紅利,創新經濟價值轉化路徑。該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們將突破現有招商模式,與行業龍頭企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持續拓展自營項目新業態,構建豐富多元的高品質場景。”
騎行在綠道上,市民會發現,一些區域可以見到成片的農田。如果說露營、騎行、多元的消費場景是市民所熟知的環城生態公園,那么環城生態公園還有一個“隱藏任務”便是種地。與綠道同行,這里將“生長”出城市農田綠環。
![](http://n.sinaimg.cn/sc/crawl/120/w550h370/20230409/7251-1531f4d169a7c3ec5e13fe25ebc7da1e.png)
資料圖(川觀新聞記者 何海洋 攝影)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方案為指導,錨定2023年10.1萬畝耕地復墾復耕目標,持續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加強農業灌區設施建設,確保基本農田高標準建設率100%。”
接下來,環城生態公園還將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生態圈建圈強鏈,引入全產業鏈經營、郊野休閑體驗、科創智慧驅動、共享農社對接等農業發展模式,著力“補前端、強中端、延后端”,積極打造以農民豐收節、農田藝術節、農耕體驗活動、認種認養活動等為主題的特色農耕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