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鐘帆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何有效統籌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4月13日上午,“匯才共享,賦能興教”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啟動儀式舉行。啟動儀式上,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正式授牌成立,該市首批“共享教師”代表拿到聘書。
活動現場。成都市教育局 供圖
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設在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務中心,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共享教師的主體包括行業優秀人才、緊缺學科教師和名優教師。
目前,其人才庫已吸納1665名教育行業內外的優秀人才入駐,其中包括在崗教師1107人、退休教師371人,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教授、能工巧匠、行業精英、勞動模范等187人。
接下來,該中心將采用數字化技術,把學校需求、教育人才信息、教師評價、學校考核、共享經歷等因素,用數據信息進行存儲和識別,通過優化運算為學校和教育人才提供智能推薦,提高平臺服務的精準度。
在現場,作為首批“共享教師”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智能農業機器人首席科學家馬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其所從事的領域,他不僅可以深入課堂帶領孩子們成長,還可以邀請年輕教師、學生們一起走進實驗室真實觀摩體驗,并帶動身邊的更多資源支持教育。
學校如有相關用人需求,怎樣才能將一名共享教師請進校園?據介紹,作為教師共享的需求方,學校只需完成需求發布、人員篩選、用工確認和教師評價即可走完整個流程;而作為供應方的共享教師,也只需要完成共享意愿、求職申請和學校評價。“針對邊遠的鄉村學校,不僅在項目上會給予支持,甚至在經費上也會解決一部分,比如專家的相關費用。”成都市教育人才中心主任、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主任李全介紹。
“之所以成立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主要是為了破解教育人才發展面臨的三大難題。”成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熊宗輝介紹,一是要破解教育人才的結構性緊缺問題,努力解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和思政專業教師、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以及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教師的短缺和不足;二是要破解優質教育人才分布不均的問題,有效彌補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名優學校與普通學校教育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差距,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三是要破解優秀行業人才參與教育發展路徑不暢通的問題,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引入行業領軍人才、道德模范、職業工匠和企業代表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由此探索出一套基于新時代教育人才發展的“成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