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可以通過智能系統遠程控制,但施肥只能靠人工完成。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羅增春和同事們對二環高架上的月季花進行了第一次施肥,今年開春,月季正要冒出花骨朵的時候,又補充一次肥料。“其實和大家在家里養月季差不多,每一次修剪復壯后,要施兩次肥。”

成都二環高架上養護花卉的工作人員。成都二環高架上養護花卉的工作人員。

  除了滴灌和施肥,月季還要應對季節性病蟲害的挑戰。羅增春的辦公室里有一本蟲害記錄冊,上面記錄著從2019年成都試種月季開始,每個月遇到的蟲害情況。記者注意到,月季的蟲害集中在春夏兩季,春季以蚜蟲病為主,夏季以白粉病為主。

  “完全沒有病蟲害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正在通過調整月季品種,選擇兼具觀賞性與抗逆性的月季品種。”羅增春介紹,目前二環高架上共有15種月季花,包括粉扇、緋扇、北京紅、檸檬酒、畫家等,是從400余種月季花中篩選而來的。

  大花海棠、千日紅、美人蕉

  時令花卉在二環高架上輪番登場

  除了月季和三角梅這對“老搭檔”,二環高架沿線還在上新時令花卉。

  “現在是天竺葵,5月到6月有大花海棠,緊接著是千日紅和美人蕉,冬天有小報春。”據介紹,目前,二環路的時令花卉主要集中在雙橋子立交、科華立交、人南立交、永豐立交、成溫立交和營門口立交,綠化總長度約25公里。為了迎合節日氛圍與季節變化,還選出了多種時花品種進行實時更新。

  一些市民表示,希望時令花卉能布置得更多一些。對此,成都市花木技術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別看花盆外觀單薄,但裝上花土、完成澆灌,每個花盆的重量在100斤左右,如果按照每米安裝兩個花盆計算,布置一公里的花卉,會給橋梁帶來近百噸的負荷。”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拓展花卉覆蓋范圍之前,會先對橋梁的承重能力進行評估,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布置。

  其實,除了二環高架,成都不少市政道路上也開始布置各類時令花卉。

成都天府廣場上布置的花壇。成都天府廣場上布置的花壇。

  近期,成都市花木技術服務中心在三環路分離帶布置了樹狀月季、灌木月季、叢生紫薇、紫薇花瓶和各種時令花卉。

  今年“五一”,市民朋友還可以在天府廣場、人民南路、天府大道、錦悅西路花境、環球中心花境、紅星路三角綠地花境、錦城渠化島花境、府城渠化島花境等處欣賞到美麗的鮮花景觀。大運會期間,還將有紫薇、三角梅、大花芙蓉葵、藍雪花、荷蘭菊、千日紅、百日草等在城市道路上進行展示。

  除了現有的花卉品種,成都市花木技術服務中心正在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更多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生長旺盛、少養護或免養護的植物。“已經納入種植計劃的‘小報春’就是和四川農業大學合作的品種。”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