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王密 文/圖/視頻
桌子不用換、炭爐變干冰、烤橘變涼粉。。。。。正值春末夏初,成都氣溫逐漸回升。去年冬天全網爆火的“圍爐煮茶”,如今將圍爐的火換成了冰,用冷泡茶替代煮茶,冰粉、涼粉取代烤紅薯、烤板栗,再加上干冰烘托氣氛,“圍爐冰茶”橫空出世。
“來一桌圍爐冰茶,看云霧吞吐;配幾碟江南點心,品花開花落”。與圍爐煮茶相比,圍爐冰茶似乎更具“氛圍感”,被網友們貼上“仙女下午茶”的標簽。截至4月24日,在大眾點評上搜索成都圍爐冰茶,店鋪已多達100余家。圍爐冰茶相關話題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的點擊量已經超過800萬次,熱度一度趕超淄博燒烤。
市場:一月內新增100余家 圍爐冰茶成都上新速度“狂飆”
從出現到走紅全網,圍爐冰茶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勢頭似乎比圍爐煮茶還要猛,而圍爐冰茶在成都的上新速度更為驚人。
記者從大眾點評了解到,自4月3日—24日,成都及周邊新增圍爐冰茶服務的餐飲、酒店類商家已達100余家,分布在成都各熱點區域,其中位于春熙路和寬窄巷子的就有十余家。
“我們是成都第一批上新圍爐冰茶的門店,自4月15日以來,過來體驗的顧客絡繹不絕。”位于三圣鄉的白鷺煙汀自然美學餐廳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采訪發現,除了茶室,很多火鍋店、西餐廳甚至酒店都新增了圍爐冰茶的產品體驗,如成都非遺博覽園的緹沃麗酒店也于4月24日新增了圍爐冰茶的產品。
為何圍爐冰茶如此受歡迎?
“圍爐冰茶很出片,很有氛圍感。”前來白鷺煙汀餐廳體驗的消費者李曉媛說。記者在白鷺煙汀門店看到,木制或竹制的小圓桌、透明的玻璃容器、形狀各異的果籃或點心架,再配書法簾幔、或者花花草草、小溪流水,場景十分唯美。
除了氛圍感十足,符合季節的口感也是其攬客利器。“圍爐冰茶一般是使用冷泡茶,需要提前6—8小時預制,在口感上更穩定;同時冷萃茶更加清爽,喝下有回甘,十分受年輕消費者喜歡。”文殊·書法酒館相關負責人李坤說。
現狀:干冰需求量增大 冰茶門檻比圍爐煮茶高
去年冬天,圍爐煮茶風靡。許多消費者自己購買工具,在家享受圍爐煮茶帶來的快樂。據鯨參謀電商大數據顯示,2022年10月—12月,炭爐銷量激增18倍,茗茶同比增長25%。
而今年的圍爐冰茶作為它的升級版,延續了圍爐煮茶的特點。圍爐冰茶作為圍爐煮茶的夏日翻版,兩者在許多方面有著共同點:如飲品制作的參與感,茶文化的體現,滿滿的社交屬性等。
在走訪過程中,多位店主告訴記者:“圍爐冰茶的門檻比圍爐煮茶高,冷泡茶需要準備的時間更長,還有就是干冰所營造的霧氣效果維持時間非常短,后續消費者的體驗感如何彌補?這是一個難題。”
據了解,干冰的價格平均8—10元左右一公斤,每份圍爐冰茶需要約10—15小塊的干冰。“4月以來明顯感覺干冰的需求量增大了,也很多客人來詢問。”瑤杰干冰廠銷售人員丹丹告訴記者。
“云霧繚繞”的氛圍是圍爐冰茶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干冰的釋放時間為3—5分鐘左右,往往拍幾張照片過后云霧繚繞的氛圍感就沒有了。”消費者李小媛有些遺憾。
和圍爐煮茶有持續“煮”的動作不同,圍爐冰茶霧氣散去后,消費者的參與感和體驗度是下降的。不少成都的店主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另外搭配了“圍爐煮水果茶”和互動體驗漢服拍照等,增加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趨勢:打造氛圍感、輕解壓 仍是一門好生意
隨著氣溫的回升和中式茶文化的共同作用,圍爐冰茶塑造了新的消費場景,并在年輕消費者群體當中形成了一種潮流生活方式。
“現在的餐飲已經不僅停留在‘飽腹’這一基本需求上了,好看、好玩、功能性等,都是決定消費者是否前來消費的重要因素。”新中式餐飲從業者吳凱說。
從露營到圍爐煮茶、圍爐冰茶,這些火熱現象的背后可以看出年輕人對“情緒價值”的需求。能夠帶來氛圍感、松弛感、溫暖與美好的產品,都會在一段時間的市場里持續火熱。
據小紅書發布的“2023年度生活趨勢”報告顯示:輕解壓、氛圍感、出遠門等十種趨勢,會在2023年影響大眾人群,成為他們新的生活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龔順認為,生活趨勢報告體現了年輕人生活觀念的新變化。
種種觀點結合來看,圍爐冰茶只是一個引子和一種引流手段,即便這一服務產品還存在著門檻低、內容同質化、產品內容參差不齊等亂象,但有關“氛圍感”“松弛感”的生意,在氣溫不斷升高之下,已有持續火熱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