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成都自古就有“錦官城”的別稱,千百年以來,成都兼容并包的氣度和獨樹一幟的生活美學,為中華傳統工藝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無限可能。
蜀繡、蜀錦、漆器、竹編、銀花絲作為成都非遺的“五朵金花”,更是靈動了巴蜀的千年韶華,成就了成都的優雅底蘊,也見證著工匠精神的代代延續,讓磅礴的天府文化在歷史的刻線上閃耀至今。
如何才能讓這些傳統工藝的魅力延續,如何讓這份天府匠人的匠心繼續傳承?這是時代之問,也是城市之問。
4月27日上午,“以文化人 匠心鑄魂”2023傳統工藝傳承普及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活動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廣旅局、成都大學主辦,成都大學傳統工藝研究院、成都市天府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成都市教育學會、紅星教育承辦,武侯區教育局、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協辦。

▲活動現場
傳統工藝百校聯盟成員學校超百所
文化是瑰寶,弘揚與傳承是責任與使命。
2022年6月,成都市天府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正式成立,首批40名會員單位涵蓋天府文化研究闡釋、保護傳承、教育普及、傳播交流和創新發展等領域。與此同時,成都市天府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聯合成都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成都大學組建傳統工藝“百校聯盟”。
圍繞“挖掘一批文化匠人,研發一套傳統工藝課程,培養一批教學名師隊伍”的目標,“百校聯盟”整合非遺傳承人、大中小學校師資等傳統工藝關聯資源,廣泛開展傳統工藝技藝教學,積極探索成都傳統工藝在校園場景中的傳承與普及新路徑,打造出標準化、系統化、品質化傳統工藝傳承普及課程,完成了成員單位和課程體系的初步搭建。
成都傳統工藝傳承普及課程創編專家組還先后走訪了成都十余所中小學,“分批次調研傳統工藝在中小學的課程開展情況,并組建包括傳統工藝研究院的專家教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市區級美術教研員、中小學骨干教師在內的課程研發團隊。”
截至目前,成都傳統工藝百校聯盟成員學校達到143所,推出了6門成都傳統工藝傳承創新公益課程,涵蓋蜀繡、銀花絲、漆器、皮影、竹編、邛窯等極具代表性的成都傳統工藝門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習特點,聯盟還組織骨干教師們對這些工藝教學進行二次創新改造,每學期為聯盟成員學校開設了15-20個課時的體系化課程。
七位傳習大師受聘,特殊禮物見證匠心傳承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創新,讓傳統文化有了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在這條傳承的紐帶上,青少年是最主要的生力軍,學校也是最重要的發生地。活動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銀花絲代表性傳承人道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代表性傳承人孟德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漆藝代表性傳承人尹利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代表性傳承人趙思進、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邛陶燒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何丹、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葉牧天、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蜀錦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胡光俊等7位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受聘“百校聯盟傳統工藝傳承普及課程”傳習大師。

▲七位傳習大師現場受聘
傳習學生代表在為傳習大師送上聘書的同時,7位傳習大師也向傳習學生們回贈禮物。未來,傳習大師們將繼續走進更多成都校園,進一步推動成都優秀傳統工藝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帶領廣大成都青少年了解成都非遺文化,學習成都非遺工藝,感受成都非遺魅力。
成都銀花絲代表性傳承人道安現場帶來了一個拉絲板。道安說,在他們這個行業里,拉絲板是最基礎也是最經典的工具。“在過去的42年里,它陪伴我制作了許多的銀花絲作品,今天我把它送給孩子們,希望孩子們可以更好地學習成都銀花絲工藝,將這份工藝和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作為學生代表,來自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二年級二班的徐承奕予以了堅定的回應,不負期待,認真學習,深入了解成都傳統工藝和天府文化,“希望通過這個工具,做出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喜歡上成都傳統工藝。”

▲成都銀花絲代表性傳承人道安將拉絲板贈送給學生
在啟動儀式現場,不少老師表示,經過二次創新改造的課程內容,不僅更具體系化,課程內容也更加豐富,“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制作傳統工藝,激發孩子們對傳統工藝的興趣,樹立文化自信。”
全年將開展50場公益課程進校活動
以文化人,以文鑄魂。匠心的代代傳承,鑄就了厚重的城市文化之魂。
面對未來,成都傳統百校聯盟將依托這套課程,在2023年推出哪些更具創新性的傳承舉措?成都市天府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負責人表示,“百校聯盟”將圍繞“研創一套課程體系、推進一批課程進校、拓展一批成員單位、培育一支師資隊伍”為總體目標,持續推動成都傳統工藝課程化研發與進校普及。
其中,研創一套課程體系,是在全年完成6門傳統工藝課程研發、課件制作與試講測評,搭建更加完整的課程體系;
推進一批課程進校,則是在成員學校中,全年開展50場公益課程進校活動,聯動成都數字學校等線上平臺,進一步輻射更多學校;
拓展一批成員單位,是在全年新拓展50家具備成熟工作坊或開展過相關項目的本地中小學校成為聯盟新成員單位;
培育一支師資隊伍,是開設成都傳統工藝線上線下師資培訓課程,實現全年培訓主力教師50人、線上培訓初級教師300人的目標。
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成都傳統工藝百校聯盟將持續推動優秀傳統工藝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對傳統工藝的興趣,持續推動成都傳統工藝課程化研發與進校普及,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添磚加瓦。
紅星新聞記者 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