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

  網友拍到的“挖掘機平田”是真的嗎?

  一些市民看到,在環城生態區內,不時有挖掘機等機器在平整田地,進而產生“成都是否正在將綠地變為耕地”的疑問。對此,成都天府綠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近幾年確實有機器在平整田地,但這不是“鏟除綠地變為耕地”,而是“小田并大田”的過程。

  環城生態區鳳求凰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衛星對比圖

  環城生態區鳳求凰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衛星對比圖便能展示小田并大田的過程。

  第一張拍攝于2018年,圖片中的地塊以綠色為主。成都天府綠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這些綠,其實都是撂荒耕地上長出的雜草、灌木與雜樹。”

  第二張圖拍攝于2020年,圖片中的地塊以黃色為主,此時正處于整治階段,成都天府綠道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清除了雜樹雜草,通過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小田并大田,耕地數量增加了、耕地質量提高了、農田生態改善了、田型布局優化了,還耕地以本來面目”。

  第三張圖片拍攝于2022年,圖片中的地塊恢復為整齊的綠色,規模化的農田保護區的模樣初現。

  網上流傳“挖掘機平田”視頻的真實情況是在整合破碎農田、挖排灌溝渠、建機耕道,并不是在拆掉綠道。

  四問:

  環城生態區內為啥要種地?

  不少市民也很疑惑,這么美的環城生態區內為啥要種地?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現代農業,一直都是環城生態區的重要功能之一。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解釋,早在20多年前,這一帶本就是農田,但隨著城市發展,該區域出現水系不暢、農田破碎、耕地質量不高等問題。

  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過去多年形成的問題,環城生態區于2020年啟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并對撂荒耕地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和配套設施建設。

  在成都天府綠道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農田是環城生態區的基底和本底。農業不僅能提供大地景觀,還能提供生態農產品。因此,都市農業是環城生態區繞不開的話題。環城生態區農業的打造,不但是重拾耕作、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過程,也是對水系、田地、環境的生態保護。

  截至2022年底,環城生態區已完成5.8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并將在今年底,完成10.1萬畝土地綜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