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薛蕾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零食專賣店開始席卷大街小巷,小區周邊、學校周圍以及城市景點成為主陣地,有時甚至一條街會開三四家不同品牌的零食專賣店。據多家不同品牌的項目經理表示,零食專賣店多為連鎖加盟模式,便宜實惠并按量銷售,品牌不同利潤率不同,但都高于25%,基本能在一年半左右回本。零食專賣店連鎖真那么賺錢?

  營收尚不及普通便利店

  為探索其中究竟,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了成都多家零食專賣店,從門店流量來看,主要是下午和晚飯時間人流量較多,其余時候人流量一般。新店人流量大于老店人流量,門店服務員均統一著裝,前期會經過系統培訓,且主要以年輕人為主,與傳統便利店有所不同。

  開了幾十年超市的何女士最近剛盤下了一家零食店,這家零食專賣店與她的超市相隔不到50米,她與丈夫分別管理兩家店。

  “剛開始開店還會擔心會不會搶了超市那邊的生意,后面發現根本沒影響。那邊賣的東西比較雜,煙酒與生活用品較多,受眾也比較多元。但這邊主賣零食,年輕人來買的較多,此外還有一些家庭會帶小孩來選購。”

  據何女士分析,對于帶小孩的家庭來說,更低的單價和更多的種類更具選擇空間;對于年輕人來說,網購必須一次購買足量,但這里的產品均可按個售賣,價格相同的不同產品可以混搭,這是網購不能代替的優勢。

  目前,何女士的新店已經開業一月有余,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但從營收額來看不及原超市。

  “那邊商品多,而且帶煙酒,利潤就比較高。這邊雖然零食種類多,但沒有煙酒這類高凈利產品,所以營收和利潤都有限。”

  何女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前期準備加房租大概花費了近40萬,按照品牌方的說法,店鋪一般會在一年半左右回本,雖然生意不及原超市,但何女士目前仍對零食店的未來充滿信心。

  多個品牌獲風投資本注入

  零食生意走紅分了幾個階段,兩年前臨期食品曾火爆全網,而后零食直播開始火熱,在網上批發零食成為一時主流。近兩年來,去掉休閑食品經銷商環節,從工廠直接采購或貼牌產品,主打低價和產品多樣性的零食專賣店,屢獲資本青睞。

  2021年4月,零食很忙完成了2.4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2022年12月,熊貓沫沫宣布獲得千萬級天使輪投資,資金將用于產品研發、供應鏈建設。該次融資為熊貓沫沫近半年來獲得的第二次融資,種子輪投資方為窄門零拾孵化;2023年2月,趙一鳴零食也宣布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良品鋪子跟投。

  而據金融投資報記者觀察,多家不同品牌零食專賣店存在裝潢相似、品牌名稱相近、產品品類趨同的問題。記者曾聯系數家零食專營品牌詢問開店事宜,但其給出的單店模型除面積和回本周期要求有差別外,其余配套設施基本無異,前期需準備的開店金額均在30萬左右,其中首次鋪貨費用在8-10萬元(不包括房租)。

  有業內人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雖然看起來零食專賣店門店更精致,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消費降級”,品牌基本是靠量盤店,消費者進入零食專賣店也是想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產品。

  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多家零食專賣店發現,雖然多家品牌營銷廣告上寫著“全是大牌”,但實際上店鋪里售賣的不知名小商品亦不計其數,另有部分包裝是外文但生產地在國內的商品,高端進口零食雖然有賣,但大多數店鋪鋪貨量不大。

  該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各家品牌都在說零食專賣是風口,但實際上隨著行業競爭白熱化,原本就不多的客流量已基本被分食完畢,零食本非高頻次消費產品,在現階段再開零食專賣店,基本上已經很難靠走量盤活。

  盈利受制商業模式相悖

  在抖音等社交平臺搜索“零食開店”,系統推薦主要有三種視頻。一種是零食品牌廣告,一種是批發商廣告,另一種是KOL教開店,但大概率后期不是教學廣告就是某品牌的軟廣。

  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當下,去哪兒進貨、哪個城市適合進什么樣的貨已經不難知曉,甚至義烏商品批發的老板都會親自下場打廣告。每個城市都有副食批發市場,加之拼多多、1688等網購平臺可以線上低價購買,找貨源其實并不難。

  為何會選擇加盟連鎖店?另一家零食店的老板孟宇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主要是圖方便。“設計裝潢都有專業的人來弄,總部前期也會找專人教學。自己開的話貨源要自己找,裝修什么都得自己盯著。”

  按照總部的說法,孟宇的加盟店在18-24個月會實現盈利,目前孟宇已經開了一年,開業前期生意較好,但越到后期每日營收越無法保證。目前雖然還能繼續撐下去,但離回本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某食品品牌運營人員曉玲認為,零食專賣店本身的商業模式就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零食的購買場景常被生活必需品帶動,零食本身并不是高頻次消費產品;其次,零食集合店主打放量盈利,但人流量較大的商圈房租較為昂貴,高凈利的品牌尚且不能說百分百盈利,低價走量模式很難走通;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價格低廉,所以集合店售賣的小品牌較多,而這些小品牌不可能全部高品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不僅難維權,還很毀店鋪信譽。”

  曉玲認為,零食批發生意從批發市場走向線上,再從線上走到線下專賣店,商業軌跡看似合理但實際不然。“像批發這種低毛利生意更適合輕資產運營,線下精品店有房租、水電、人員工資等多重費用,精品店和低毛利的單品類產品很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