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瑩佩

  作為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3年來,成都都市圈建設成效如何?瞄準新發展格局,如何在高質量和同城化尺度上做出示范?

  5月10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制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在北京發布。研究成果表明,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位居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城鎮化基礎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同城化水平優勢顯著,現代化都市圈初具雛形,正乘勢躍升邁步新征程。

  如何評價?

  不搞“一刀切”評比,首創著眼區域協調發展的特色指標體系

  針對成都都市圈發展的研究報告并非首次。此前相同團隊編制的《成都都市圈發展報告(2021)》通過常用指標、借鑒沿用和獨立首創三部分指標體系分析顯示,成都都市圈是快速成長的發展型都市圈。

  新發布的《指數》評價體系有何不同?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城市群與都市圈研究分中心主任、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總體研究中心主任盧慶強介紹,考慮全國都市圈東中西部均有布局、多種發展階段并存、不同類型差異顯著,《指數》不搞“一刀切”單一化的排名評比,而是構建著眼區域協調發展新要求的特色指標體系,做到整體性與差異性結合,指標體系的設計上有兩大創新。

  首先是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為目標,形成“城鎮化+高質量+同城化”三大評價板塊。其中“城鎮化基礎”板塊主要關注都市圈的城鎮化總量、結構和基礎保障水平,“發展質量效益”板塊涵蓋五大發展理念和安全韌性的底線思維,“同城化水平”板塊聚焦相關規劃細化重點關注領域。

  其次,兼顧橫向比較和縱向監測兩大目標,建立“發展水平指數”“建設進程指數”兩套評價體系,均設置有3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及不同數量的三級指標。

  橫向,《指數》選取了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9個國內頭部都市圈,設置95個三級指標,通過跟蹤比較客觀評價成都都市圈核心領域的發展水平。縱向,則重點聚焦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8個領域的重點任務,逐年監測都市圈的整體建設進展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設置69個三級指標,動態評估《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成效。

  盧慶強說,《指數》編制過程中,研究團隊搭建起全量、全景數據資源池,以大數據前沿分析手段,為成都都市圈繪制立體式數字畫像。同時,指數測算除采用傳統統計數據、部門專項數據外,還結合了手機信令數據、專利合作信息、消費數據、POI興趣點數據等多源融合數據。

  記者注意到,在多個三級指標中,成都都市圈名列前茅,如橫向對比中的“夜經濟活力”和“合作共建”等。

  結果怎樣?

  屬于特色發展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水平優勢更為突出

  2020年以來,經過3年起步期發展,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不斷提速,成都都市圈建設成效初顯。

  先看橫向對外的“發展水平指數”。成都都市圈綜合得分為76.1,排名第5,處于中西部領先地位,同城化水平優勢突出,屬于特色發展型都市圈。排名前4的分別是上海、深圳、杭州和廣州都市圈。

  《指數》認為,成都都市圈展現出四大重要特征:發展水平位居第二梯隊,綜合得分領跑中西部;城鎮化建設基礎保障有力,總量結構有待提升;特色領域優勢凸顯,高質量發展仍需全面發力;同城化發展具有示范意義,優質“朋友圈”向縱深邁進。

  再看縱向對內的“建設進程指數”。該指數采取2019—2021年成都都市圈全域數據進行發展比較,3年來綜合得分持續提升,增速均在10%以上,總體呈現出三個特點。“城鎮化基礎穩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同城化水平2020—2021年進展提速,成都都市圈高質量建設實現聚力起勢。”盧慶強說。

  上述評價,均有實際數據作支撐——

  成都都市圈2021年常住人口近3000萬人,城鎮化率達71.2%,顯著高于四川省、全國平均水平;當年對外貿易方面進出口總額突破8000億元,增速達15.6%;目前成德眉資4市間日均流動人次達60萬人,較2019年增長7萬人,2021年城市間制造業經濟聯系、服務業經濟聯系強度較上一年分別增長22.5%、22%。

  此外《指數》還特別提到,同城化建設進展方面,4市各有優勢特點且十分突出。如成都核心地位突出,呈現全面發展之勢,引領帶動輻射作用逐步提升。德陽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三年間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位列首位,并積極融入中歐班列大動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開放共興。眉山多措并舉實現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成眉交界地帶以農商文旅為重要突破口推動同城融合發展成績亮眼。資陽打好區位優勢牌,借力“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拓展發展新機遇。

  有何意義?

  客觀評估優勢亮點和短板弱項,有利于提供參考支撐

  從2022年的《報告》再到《指數》,持續發布有何意義?

  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看來,成渝城市群是全國五大城市群的重要支點,“其中成都都市圈發揮著持續增強極核主干的引領帶動作用,并在深化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方面做出了經驗和示范。”他認為,《指數》有利于推動形成成都都市圈“體檢—診斷—應對”治理閉環,打造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與治理評價的“成都樣板”。

  “成都都市圈建設進入成長期,對標全國乃至世界的成熟都市圈仍有差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入《指數》評價體系,客觀科學地評估其優勢亮點和短板弱項,有利于成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塑造獨特優勢、提升治理效能,聯動德眉資共建動能更充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

  今年初,成都都市圈建設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發布,明確了總體目標和實施路徑。發布會上,成德眉資4市相關與會人員都表示,《指數》為其未來的發展謀劃,提供了重要參考和科學支持。

  落實到行動,4市作為成都平原經濟區的“內圈成員”,正加速推進同城化,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成效初顯。如交通方面,成都都市圈“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已建成17條、通車里程超2100公里。產業方面,都市圈“三區三帶”累計實施923個重大項目,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合作,成德高端能源裝備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具體到路徑,4市均已明確發力重點。成都將強化省會城市擔當和都市圈建設輻射帶動效應,與各市(州)全面簽署、共同抓好合作協議落地落實。德陽把“同城融圈”作為全市五大戰略之首,要重點解決同城不同質、同城不同感的突出問題。眉山提出以“制造強市、開放興市、品質立市”為主攻方向,全方位服務全省發展戰略。資陽明確加快打造成都—資陽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成資協同開放走廊等平臺,推進同城化發展。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