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國家戰略和“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推動與號召下,一個龐大且充滿魅力的冰雪世界正迎面而來。

  而成都,一座典型的內陸城市,完成了從休閑之都到賽事名城的華麗轉身,在后冬奧時代憑借構建專業冰場、儲備頂流教練、青訓廣泛開展等重磅舉措,完成“北冰南展”歷史性飛躍。與此同時,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進入倒計時,屆時新一輪的運動風潮必將風靡成都乃至四川。

  ■本報記者 賀夢璐

  冰雪運動受熱捧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參與冰雪運動人口達99萬,位居全國第六。其中,成都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就達到50萬,常年接受冰雪培訓的青少年達10萬。

  其中,被喻為“冰上芭蕾”的花樣滑冰更是備受關注,從今年國家花樣滑冰等級測試的火爆程度便可窺見一斑。據了解,該等級測試共設5站,其中4月29日-5月3日成都站參加規模達到2315人次,其中川渝地區有681人報名,約占總人次的31%。一位前來參加等級測試的考生家長透露,幾年前成都站僅約千人報考。

  為讓考生更快適應冰場,指定考點加中冰上中心在凌晨0時-5時提供場地租賃服務,其價格為5000元/小時,“盡管24小時連軸轉,依舊是供不應求,在練習期間,少則20個考生集體‘上冰’,多則超60個考生共同租用冰場。”四川加中體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炯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

  “最明顯的感受是穿上冰鞋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了。”從事花樣滑冰教學工作數年,國家隊教練樊繼東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盡管在西南地區開展冰雪運動存在基礎偏弱、底子稍薄、起步較晚的情況,但“北冰南展”風潮已經從上海、南京延伸到廣州、深圳,如今成都、重慶也匯入其中。

  另據工作人員透露,考級站點公布以來,周邊酒店早早被考級考生家長訂滿,各大旅行社市內短途游也預定火爆。不難看出,冰上運動衍生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行為,均在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2個大人陪同來川,平均逗留4天時間來算,共計約產生1200余萬元在川的住宿、餐飲、購物、景點門票、交通等“體育+”消費。

  花樣滑冰門檻高

  蘇蘇自4歲開始接觸花樣滑冰,日復一日在冰面上突破重力跳躍旋轉,如今九歲了,儼然如一位成熟的花樣滑冰運動員。

  五月的成都乍暖還寒,周日早上或許大多數孩子還睡眼惺忪,蘇蘇早早來到了成都加中冰上運動中心參加訓練,沒有家長教導也沒有教練督促,她的冰鞋下藏著一個令人無限向往的冰雪世界。

  “從來沒有哭過、放棄過,很難想象一個瘦弱的身軀內竟然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這或許就是花樣滑冰的魅力所在。”蘇蘇媽媽戲稱冰上運動為“白色鴉片”,“上頭”又令人興奮。她回憶起女兒在悠揚的伴奏聲中單腿立于冰面,伸展雙臂如燕子般翩翩滑過,那一刻,蘇蘇就是她心目中的冰雪公主。

  《成都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成都體育教培消費中,滑冰、滑雪運動增勢明顯,甚至已經超過足球、體育舞蹈等傳統運動。

  相關數據顯示,與教學相關的消費比例明顯加大,冰上運動正在從嘗鮮型消費轉變為愛好型投入。金融投資報記者觀察到,“冰娃”全年無休且成長周期長,但高昂的學習成本無疑構成了巨大的門檻。

  東方猛獸俱樂部作為成都乃至四川冰上運動人才的孵化基地,從王炯那里了解到,目前花樣滑冰項目的長期會員達200余人,且一周至少“上冰”2次,而一節90分鐘的課程最低價格在600元。也就是說,一個學員在教學相關的月均花銷至少在五千元。

  另外,在冰上炫技還需置辦一身要價不菲的行頭。據王炯透露,冰鞋千元起步,隨著年齡增長,基本上一年一換。另外,花樣滑冰的服裝是沒有成衣售賣,要根據所對應的伴奏曲目、冰上動作量身定制,而一條單薄的裙子花費數萬元的不在少數。

  更有甚者,全職媽媽是“冰娃”的“標配”,是往返學校、冰場的專職司機,也是后勤保障和心理醫生。 “實際上,花樣滑冰或是體育領域的新‘奧數’,為求學就業提供另一種選擇。”樊繼東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從他的觀察來看,大多數青少年是因為熱衷冰上運動而在堅持。而部分青少年已有出國留學打算,因北美地區盛行冰上運動,而這正是打開社交局面的一種方式。另外在國內,若在全國錦標賽等賽事取得名次,有部分專業體育院校可優先或直接錄取。

  成都場館居國內一流

  北京冬奧組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1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長317%。雖然增速極快,但標準冰場依然稀缺。

  聚焦成都,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已有11個冰場和5個雪場,冰場面積約1.6萬平方米,雪場面積約7平方公里。冰雪場地覆蓋區域既有高新區、錦江區等主城區,也有都江堰市等近郊區縣,涉及品牌包括西嶺雪山、融創、世紀星、冠軍、尖鋒旱雪等十余個。

  有專家指出,成都相關場館在數量上位居全國前列,尤其在硬件質量及規模上已屬國內一流。另外,成都冰雪運動發力較早,2011年首家商業冰場正式進駐成都,自此,環球購物中心、萬象城、IFS等大型商場紛紛借此博得客流量。

  冰雪愛好者王同學向金融投資報記者透露,商場內的冰場統稱為娛樂冰場,面積小且冰面軟;而專業冰場面積大且精準把控溫度濕度,才是適應專業訓練的絕佳場地。

  其中,于2019年年底在成都市錦江區落地的四川加中冰上運動中心,是西南地區唯一符合國際冰聯標準、可長期提供訓練和比賽服務的室內冰球館。場館采用全套進口機組設備和整冰車,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比賽場地冰面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400個觀眾席。

  “三個月花了三千萬元建成了成都唯一的專業冰場,主體結構搭建及配置制冷(制冰)系統就占了大頭,目前冰場是一個重資產、重現金流的行業,這讓冰場的投資回報周期很長,不過目前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王炯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該場館只是投石問路的“石頭”,在未來,將致力在成都打造綜合性的體育場館,大力發展小眾運動相關產業。

  總體看來,將“冷冰雪”轉化為“熱經濟”,讓體育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從而加快激活冰雪產業鏈正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

  就成都來說,在場館方面,有西嶺雪山天然冰場,亦有加中冰上中心專業冰場;在裝備方面,有迪卡儂、勁浪等傳統運動品牌,也有單板滑雪領導品牌BURTON在蓉開設旗艦店;在培訓方面,有東方猛獸俱樂部、世紀星滑冰俱樂部等紛紛加入,壯大冰雪教培市場。

  ■記者手記

  萬億市場奏響“冰與火”之歌

  中經產業信息研究網發布的《2022-2026年冰雪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已達3.46億。冰雪運動已經逐步打破空間、時間等限制,成為一項大眾化運動項目。冰雪旅游持續走熱,滑雪人群整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1-2022年雪季滑雪用戶數同比增長超70%。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市場規模達5788億元,較2020年增長51.88%,以冰雪休閑旅游為核心的大眾冰雪市場正在形成。預計2025年步入成熟期,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

  目前看來,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冰雪經濟新增長點。例如新疆、湖北、貴州等地將民族風情、自然風光融入冰雪旅游中,成為全國冰雪旅游的典型代表;廣州、上海、昆明、杭州等城市著力于打造室內滑雪場地、冰雪商業綜合體、室外戲雪休閑樂園等多元化項目。

  今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表示,要繼續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持續鞏固和擴大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在未來,要探索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新模式新路徑,為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提供更多的專業指導和服務,為各類冰雪運動人才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展示才華的平臺;要進一步提升冰雪運動公共服務水平,辦好群眾身邊的冰雪運動賽事活動,建好群眾身邊的冰雪運動場地設施。

  不難發現,隨著大眾生活品質的變化與提升,冰雪運動正快速融入全民健身運動,投射出如雪花般別樣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