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5月15日,川觀新聞記者繼續關注四川“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疑似跑路事件。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除了家長們充值的課時費退費無門外,還有不少貝爾教育機構的原員工向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反映機構欠薪、銷售疑似違規等問題。

  他們爆料:貝爾教育早就出現了資金問題,拖欠員工工資和社保金已久,為收取更多課時費,今年4月(機構)提出補薪方案,售課提成高達70%。甚至“五一”假期前,貝爾教育機構還特別推出了促銷方案,疑似收割一波“韭菜”。

  請一起先看視頻???

  家長因何不斷續費?

  小孩升班轉班參賽都有“硬杠杠”,均需繳納高額費用

  5月15日下午,在位于成都市青羊區青羊大道的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優品道店)門口,記者見到此次事件涉及的部分家長。

  現場,暫時負責匯總家長們損失情況的家長代表小夏提供了一份家長們的不完全統計數據,截至5月14日晚8點,小夏統計到的購買課時金額總計超過1500萬元,其中剩余課程金額逾千萬元,涉及家庭1145個,“其中,損失在1萬元到2萬元之間的家長達30%,2萬元到3萬元之間的11%。”據小夏介紹,在家長們的繳費中,有一個39800元的四年VIP套餐,“在我們目前統計到的人中,有96位家長購買過。”

  家長代表小夏整理了相關數據

  將小孩送到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優品道店)培訓的周女士是其中一位。她家有兩個小男孩,截至目前,她總共在優品道店消費超過8萬元,“其中,哥哥購買了39800元的四年VIP課包,到目前為止只上了兩年;弟弟總共續費兩萬多塊錢,目前還剩余230多個課時。”周女士透露,上個月,她家老大參加的一項比賽收到了主辦方的晉級信息,機構老師稱家長必須再繳納5000元的培訓費,孩子才能參加復賽。

  在現場,家住附近的侯大爺也拿出了一份轉賬憑據。4月29日這天,他剛給外孫買了一個14688元的課時套餐,“我們在上周二(5月9日)去上了一節課,然后就被告知機構關門了。”

  位于成都市青羊區青羊大道的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優品道店)

  家長們為何會一次性繳費上萬元,甚至還不斷續費?周女士談到了她家小兒子轉班的經歷,“小孩在升班轉班的時候都有硬性條件。當時,我們老二明明還有100多個課時沒上,但他想從(樂高)搭建轉到編程,機構就要求他的課時余額必須在200個課時以上,所以我們不得不又續了100多個課時。”

  另外,小夏認為,貝爾教育在成都教培行業的知名度、機構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也是吸引家長們充值續費的原因。

  離職老師爆料:

  涉及不同程度欠薪,關店前曾出臺非常規提成方案

  5月15日早上,記者也聯系到了貝爾教育機構的一些離職員工。

  “干了4個月,發了4000元,企業部分的社保一分沒交,我自己還倒貼了5000元交社保。”5月9日離職的何老師告訴記者,她被拖欠了7000多元的工資。她是今年2月入職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西宸店),工資就沒正常發過,2月工資拖到了3月底,4月又發了2000元,就再沒發過。

  據曾在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中海店)工作的張老師稱,貝爾教育機構從2022年5月起就停繳了社保,“離職以后,我們多次去找校區負責人,(他們)推托說4月能補繳社保,到現在也沒有結果。”

  “因為發不出工資,今年4月提出補薪方案,售課提成70%,給員工發工資。”5月15日早上,曾在貝爾教育機構工作的何女士向記者講述,如果賣出1萬元的課程,就能拿到7000元的工資。對此,其他曾在該機構工作的員工也證實了這一情況,以前只有1、2個點的提成。曾在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世豪店)工作的陳女士稱,4月份,有前同事依靠賣課拿到了1.2萬元工資。

  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優品道店)已關門,但室內還存放了不少物品

  另外,此外,不少家長反映,五一假期前,貝爾教育機構還特別推出了促銷方案,14688元可以上160課時,一些家長覺得太貴,就報了半價7344元的課程。“現在才反應過來,這是最后瘋狂收割一波韭菜。”侯大爺說。

  張老師提到,為了銷售課程,讓家長升級套餐,貝爾教育機構確實設計了很多“套路”。“首先是陰陽價目表,前臺只有時長三個月的課程,一個內部價格表收在柜子里。”張老師稱,明面上60課時的項目收費9000元,私下里,老師會向家長介紹售價1.1萬元100課時的項目,顯然后者“更實惠”

  “另外,和家長溝通只能打電話和發語音,公司不允許用文字表示價格。”張老師稱,曾經有一次同事在朋友圈發了帶價格的課程推銷廣告,被負責人要求全部刪除,“怕家長間比價,因為同樣課程每個人的售價都不同。”

  記者查詢相關規定發現,這種推銷方式疑似違反了國家校外輔導的規定——

  2022年3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就已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公告》,明確指出,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

  去年12月底,教育部再發布《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下稱《意見》),新增了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的規定,防止一次性收費過多增加資金風險和家長負擔,進一步明確了關于培訓機構的收費時長或金額。

  ★

  劉珩 川觀新聞記者: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