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型芳 文/制圖
5月19日,隨著8宗涉宅用地拍賣結束,成都中心城區今年首輪涉宅用地土拍全部收官。從成交結果來看,此輪供地共計拍賣涉宅用地35宗,最終成交34宗,成交面積共計約1892畝。其中,15宗地在達到土地最高限價后熔斷抽簽成交,占比42.9%;5宗地未到土地最高限價但溢價成交,占比14.3%;14宗地底價成交,占比40%;1宗地流拍。
土地市場呈現兩極分化
2023年成都首輪土拍中達到土地最高限價熔斷后成交地塊詳情
熔斷成交和底價成交幾乎各占一半,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
從成交區域來看,在熔斷成交的15宗地塊中,有13宗位于5+2城區,其余2宗分別位于雙流和龍泉驛的成熟板塊。底價成交的14宗地塊,除1宗位于高新南五根松站的330畝城市軌道交通用地外,其余13宗都位于二三圈層,圈層冷熱分化十分明顯。
“熔斷成交和底價成交占比很高,反映了2021年下半年以來成都土地市場冷熱分化嚴重的現象。”睿合泰產城發展研究院副總經理何昕宇認為。
諸葛找房的報道分析稱,“地塊間存在熱度差異是當前城市土拍的普遍現象,房企的資金壓力尚未明顯減輕,出于實現投資最優化考慮,房企對熱點城市優質地塊的爭奪自然更為激烈”。
宗地住宅清水限價提高
在今年成都首輪供地中,土地住宅清水限價提高也備受關注。整體來看,此輪土拍中宗地住宅清水限價在30000元/㎡及以上的地塊共有14宗,宗地最高的住宅清水限價已達36000元/㎡,刷新了去年住宅清水限價記錄。
高新區桂溪街道141畝地塊宗地住宅清水限價36000元/㎡。圖據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官網
涉宅用地清水限價提高意味著什么?對房價有何影響?對此,地產分析人士指出,成都涉宅用地清水限價提高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從出讓宗地位置來看,它們均位于成都目前中心城區的高價值板塊。從土地規劃條件來看,容積率均在2.5以下,可以用于打造高價值產品,對企業的開發和運營能力有較高要求。
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街道35.5畝地塊宗地住宅清水限價35000元/㎡
“此前一些清水限價不高的涉宅用地,開盤后與區域內二手房形成了價格倒掛,如今將清水現價提高,價格主導權將逐步回歸市場。”何昕宇認為,核心區域涉宅用地清水限價合理上漲,有利于形成城市內部的價值梯度,逐步擠壓需求外溢,一定程度上實現二三圈層市場的穩定。
新房市場趨于改善 剛需涌入二手房市場
土地市場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成都樓市的購房結構。
據銳理數據發布的4月成都住宅市場月報顯示,成都新房市場中,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的產品為市場主力,低密產品呈逐年上漲趨勢,120-144㎡改善型產品比重增大。今年4月,成都主城區高端改善產品走俏,主打改善型產品的錦江悅府、天府養云、錦江上院、龍湖濱江云河頌等項目紛紛實現開盤熱銷。在這樣的市場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為何房企對主城區熱門板塊優質地塊搶奪激烈。
龍湖濱江云河頌樣板間。項目供圖
新房市場趨于改善,大戶型、高總價的高壓力下,讓不少剛需購房者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二手房市場。據貝殼研究院成都分院統計數據顯示,成都購房者需求分化在加劇,首先是區域偏好向核心城區集中,5+2區域在4月繼續保持較高的成交占比;其次是住房消費力的分化,低總價和高總價成交占比趨升,中總價段占比下滑,低總價段愈加看重性價比,100萬元以內降價出售幅度最高。
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截至5月22日,5月成都全市新房成交11313套,套均成交面積約132㎡,其中中心城區套均成交面積約136㎡。而去年5月同期成都全市新房成交套均面積約124㎡,中心城區為129㎡。對比看來新房市場改善化趨勢明顯。二手房成交方面,今年5月全市套均成交面積約96㎡,去年同期則為93㎡,變化不大,仍以剛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