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 文/圖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的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成都大運會籌備情況如何?大運惠民行動情況怎樣?將組織哪些文化交流活動呢?6月28日下午,“成都大運會倒計時30天新聞發布會”在大運會主媒體中心舉行,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和成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各方關注關心的問題進行介紹。這也是主媒體中心首次亮相。

  看“硬件”

  賽事籌備已全面轉入場館化運行階段,已具備正賽舉辦條件

  “場館設施已全面建成,達到國際比賽標準。”發布會上,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黨組成員、專職副部長邱力介紹,堅持節約、節儉、可持續原則,49個場館的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其中13個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

  設在成都大學的大運村,則依托現有校區和建設發展規劃,新建生活服務中心、醫療中心、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實訓樓等單體建筑22棟,賽時可保障1.1萬人入住生活,賽后則移交成都大學教學使用。

  賽事側進展順利。邱力介紹,成都大運會共設置射箭、體操、田徑、羽毛球等18個競賽項目,今年4至6月,成都舉行了18個項目的測試賽,共有367支代表隊5825人參賽,對設施設備、運行組織、體育展示和頒獎等業務領域應測盡測。“國際大體聯官員、技術主席及大運會特聘專家認為已具備正賽舉辦條件。”

  更多的競賽組織正在有序推進。目前成都大運會已完成18個項目競賽核心團隊組建,1077名國內技術官員選派完畢,國際技術官員選派正有序推進。在競賽場館和大運村設置22個反興奮劑站點,已完成118名興奮劑檢查官、22個興奮劑檢查站副站長和保障人員選拔培訓。完成18個項目45個比賽和訓練場館的競賽功能驗收,賽事籌備已全面轉入場館化運行階段,場館運行團隊組建完成,正組織開展人員培訓、團隊磨合與測試演練。

  備受關注的開閉幕式也明確主題。“主要突出‘大學生’和‘運動會’,充分呈現藝術表達。”邱力介紹,開幕式將于7月28日晚8點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舉行,主題為“成就夢想”。閉幕式將于8月8日晚8點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主題為“夢想點亮未來”。

  此外,將于7月29日至31日舉行的成都FISU世界學術大會,其組委會共收到論文5469篇,數量為歷屆大運會之最,共選錄優秀論文1438篇。

  看“軟件”

  以賽為媒,將推出16個文化展示交流點位

  30天后,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學生將齊聚蓉城,在賽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同時也能親身感受當地文化。

  “我們為大運會嘉賓精心準備了豐富的文化套餐。”成都市文廣旅局機關黨委書記郭德剛介紹,成都策劃推出了大熊貓基地、三星堆博物館等16個文化交流點位,同步舉辦20余項重點文化活動——

  其中,天府藝術公園內美術館將舉行“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開展時間為7月16日;新創舞劇《大熊貓》已基本完成創作工作,將于7月29日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進行首演。

  以“安逸耍成都”為主題,成都還將16個點位串聯,形成了11條城市文化體驗觀光線路產品,包含5條免費城市文化體驗線路和6條付費定制的文化體驗線路,如“世界遺產經典之旅”“三國文化攬勝之旅” 等。

  邱力介紹,聚焦文化交流和氛圍營造,成都舉行了“大運有我樂動蓉城”大運主題歌會、“大運小博士知識競賽”等活動,上線成都大運會主題推廣歌曲《城市的翅膀》《愛是一樣的》等音樂短視頻。建成成都大運會博物館,展廳面積3300平方米,已陳列900余件實物和8萬余份文獻影像藏品。

  大型體育賽事對推動全民健身具有示范引領作用。大運惠民方面情況如何?

  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盛鋼介紹,以大運會籌辦為契機,成都重點依托城市公園、天府綠道、社區“金角銀邊”、橋下空間等各類場地,已建成22個符合國家級、省級標準的體育公園,186個社區運動角,以及412處遍布全市天府綠道沿線的綠道健身新空間。

  盛鋼介紹,成都還建立完善“運動生活地圖”,市民可“一鍵”查找體育場所。今年還將建設“成都市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站點”230個,更好發揮體育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