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奕
6月29日,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發布會舉行第九場,主題為“成都:城市‘里子’也出彩”。成都市公園城市局副局長謝玉常在會上介紹了口袋公園的情況。
他介紹,口袋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細胞”,也是市民群眾可進入、可參與、可使用的最方便的城市綠色空間。
“按照‘大運營城惠民’工作要求,我們因地制宜、見縫插綠,高標準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將城區原本閑置的零星地塊,打造成為滿足市民需求的開敞空間,城市總體風貌和市民居住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園600余個,總面積達380余萬平方米,今年還將新改擴建口袋公園60個。”謝玉常表示。
封面新聞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高標準推進口袋公園建設,成都在布局上以居民區、交通樞紐、人流密集街區等為重點,科學利用城市零星空間,在方寸之間,為市民建造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綠色空間。如雙流區的南昌路口袋公園利用公共建筑、市政墻體實施立體綠化,打造海棠詩詞場景,呈現活力、特色、生態的空間。
同時,將口袋公園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統籌起來,作為城市更新和打造“15分鐘生活圈”的有力抓手,讓老舊小區也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例如,玉林東路口袋公園將社區游園、廢棄車棚和社區服務中心有機結合,打造社區舞臺、共享食堂、兒童讀書角、巷子咖啡等生活場景,受到社區居民歡迎。
此外,充分考慮口袋公園周邊社區群眾的年齡結構,科學配置基礎設施,設置文化墻、健身器材、兒童游樂、夜間照明等設施,融入適老適小、體育運動等理念,帶動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比如位于青羊區蘇坡鄉的同瑞園,設置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將老舊社區空間打造成周邊小區老年群體喜愛的“健身+娛樂”生態空間。
“我們還鼓勵社會企業、街道社區等多方力量參與口袋公園建設,吸引更多單位、個人參與共建共治。通過問卷調查、投票等方式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建議,統籌市民需求和實際情況,將群眾意見納入口袋公園設計方案,實現普惠共享。”謝玉常舉例,如高新區在打造“風語園”時按照市民建議,設計全齡融合的多維度藝術自然體驗空間,策劃“與風同行”的游覽線,建成后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