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忍不住買買買,看中的未必是某個具體的商品,而可能更多是被一種成都式消費氛圍及生活方式所感染
大運賽場上,激烈比拼在繼續;賽場外,大家也沒閑著。7月30日,有網友在成都荷花池某批發市場,偶遇了前來購物的阿塞拜疆運動員,只見小哥們一路買買買,儼然輕車熟路。
提到荷花池,老成都人恐怕很難不會心一笑。甚至,有網友直指,能找到荷花池,這屆外國運動員背后一定有“高人”。
作為輻射西南的時尚策源地,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荷花池”三個字就是潮流的象征,也是高性價比的所在。能夠知道去荷花池“尋寶”,大抵也是成為真正的成都人的標志之一。只能說,這些外國朋友真沒把自己當外人,融入成都之快,是不是超出想象?
當然,無論是去講“相因”(便宜且性價比高)的荷花池,還是逛高大上的太古里,這幾天,一批批大運國際客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倒是以實際行動,印證了成都作為千年商都和現代消費中心城市的本色。
不過,他們紛紛打卡成都商品,忍不住買買買,看中的未必是某個具體的商品,而可能更多是被一種成都式消費氛圍及生活方式所感染。
有兩個細節尤其打動我。一是,這些國際淘客的消費賬單上,居然出現了一個空氣炸鍋。這不由得讓人感嘆,他們不僅是懂成都,也是懂“吃”的。如此“好吃嘴”,是不是很成都?
二是,看到外國運動員們逛荷花池,不少成都網友的一個反應居然是,勸荷花池的老板們,“你價格實在點”。如此熱心腸,是不是同樣很成都?
在我看來,成都打造消費中心,本就不在于成都商品的種類有多豐富,質量有多好,而更在于這里有一個由一群懂生活、懂消費,又天生古道熱腸和包容的市民所構筑并不斷檢驗的商業和消費氛圍。所以,上到太古里,下到荷花池,在成都人眼中,無分貴賤,都是心頭好。這是成都人的包容,也是成都消費的魅力。
當進入成都才幾天的國際友人們都掌握了這一秘密,只能說,有些好,是藏不住的。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鄭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