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成都市醫療保障局印發

  《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門診體驗工作試點方案(試行)》

  (以下簡稱《試點方案》)

  進一步優化門診服務流程

  改善門診患者就醫感受

  其中

  實行“一次就診只掛一次號”

  具體內容如下

  (一)延長掛號有效期。實行“一次就診只掛一次號”,延長掛號有效期至主要疾病診療行為完成,原則上不超過3天,醫療機構不得重復掛號、重復收費。對于當日不能完成的檢查檢驗項目,免費為患者提供復診預約服務,解讀報告和明確治療方案無需再次掛號。

  (二)實施院內“一卡通”。實行“一人就診只掛一次號”,為合并多種疾病、需要跨科室就診的患者提供跨科預約服務,患者憑居民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享受一次掛號多科就診。首診醫生完成本專業診療后,根據病情評估將患者轉診至其他科室診療,患者無需再次掛號。

  (三)實施醫聯體“一號通”。加強醫聯體信息平臺建設,完善雙向轉診流程。為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提前預留一定比例號源、床位,優先為家庭醫生團隊預留。暢通綠色通道,醫聯體內轉診無需再次掛號,實現上級醫院和成員單位一號通用,引導患者基層首診。

  (四)創新門診服務模式。設立多學科診療(MDT)、藥學、護理、康復、健康管理等新型門診,提供更加豐富的門診診療服務。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導診、咨詢、檢查檢驗預約、投訴建議受理、便民設施租借等服務。探索提供晚間、周末門診等延時服務,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就診需求。

  (五)再造門診服務流程。鼓勵提供智能導診分診服務,多維度提升預檢分診能力,幫助患者精準匹配就診科室、號源和預約,探索與門診電子病歷系統對接,形成高效的智能問診-分診-預約-病史采集流程。積極探索通過互聯網醫院、多學科門診等途徑完成門診患者的后續診療。

  (六)推廣信息化預約診療。開展信息化預約宣傳指導,確保18—60歲人群實現 100%信息化預約診療,為18歲以下、60歲以上人群提供現場掛號預約。首診醫生為患者提供檢查檢驗診間預約,患者無需再次預約和簽到。

  (七)加強門診號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二次叫號系統、候診提醒系統等,健全完善線上收(退)費、自主退號、集中檢查檢驗預約、自助開單、報告查詢等系統。科學精準調整各掛號渠道號源投放量,加強退號與爽約管理,建立退號懲罰和候補機制,提升號源使用效率。

  據悉

  《試點方案》的試點階段

  為2023年7至12月

  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金牛區-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網格化城市醫聯體成員單位為試點

  開展試點探索

  2024年1至3月

  對試點單位和試點工作開展全面總結評估

  2024年5月

  根據效果評估情況

  適時向全市三級公立醫院和醫聯體牽頭單位推廣

  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方面表示

  《試點方案》旨在為群眾提供

  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

  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醫療服務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