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正在舉辦中的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備受國內國際關注。作為主辦城市,成都如何利用賽事契機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建設蘊含天府文化特色、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呢?
8月5日,成都大運會“消費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成都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柳樹國、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談忠、成都市文廣旅局副局長王敏出席并答記者問。
激發體育消費活力
助力世界賽事名城建設
成都持續激發體育消費活力和增長潛力,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世界賽事名城建設。
陳志介紹,2020年,成都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后,大力實施體育消費八大行動,連續出臺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二十條政策,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體育市場發展壯大。
成都以大運會籌辦舉辦為契機,積極開展“愛成都·迎大運”“運動成都·悅動生活”“萬千商家齊參與”等主題體育消費促進活動,促進體育消費持續穩步增長。2022年,成都體育消費總規模為578.6億元,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為2720.6元。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20條措施,體育總局也在日前印發了《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成都將持續深化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體育消費提質擴容。如依托大運場館、城市綠道、商業街區、社區運動空間等,積極舉辦受眾面廣的線上線下體育賽事等。
完善內暢外聯通道網絡
健全國際立體大通道體系
成都如何利用好契機,在做好成都大運會抵離服務保障的同時,提高出入境人員便利性和國際消費商品流通效率,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做強通道保障支撐呢?
柳樹國說道,推動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化運營,加快恢復拓展國際航線是首要舉措。成都按照“廣度與頻次”“規模與質量”統籌兼顧原則,推動國際客運航線復航并增班加頻,恢復拓展通達全球重要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旅名城和門戶樞紐的國際客運航線網絡。同時,以主基地航司核心作用發揮、航空市場主體多元化引育為抓手,增強航空運力供給。
其次,要發揮戰略通道作用,保障國際班列穩定暢通。成都持續鞏固拓展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四向拓展”線路網絡,形成中歐中亞、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中越等多向度班列協同運行格局。成都國際班列開行10年以來,已連接境外105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有效促進成都與歐洲、東盟、中西亞等國際消費市場的銜接互動。
柳樹國說:“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打造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開放通道,持續增強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能級,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護航成都大運會等大型賽事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成都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塑造良好營商環境、放心消費環境,護航成都大運會等大型賽事?
柳樹國介紹道,成都將知識產權保護貫穿成都大運會從籌辦到舉行的各個環節,通過加強大運會特殊標志保護,防范未經授權將成都大運會特殊標志作為商品包裝、裝潢或商標使用,有力震懾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隨著這些年成都市知識產權數量保持快速增長,有效發明專利、有效注冊商標、版權登記、地理標志數量均位列國內同級城市前列。成都將積極打造對外開放窗口,引進優勢品牌和企業,確保來蓉企業權益得到保護,同時為提升商標品牌國際影響力,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發展全球營運業務,帶動成都企業“走出去”,不斷優化商標公共服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強國示范城市和首批10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地區)之一,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主要抓手,打造‘名牌’、培育‘名企’,進一步助推知識產權保護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不斷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
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致力于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
王敏指出,成都大力培育文旅產業新動能,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出臺推進文旅消費新業態、周末經濟等政策措施。同時,圍繞“蜀風雅韻”藝術文博等十大領域,積極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擬推出10個示范區、100個示范項目。每年還推出100個“最成都·生活美學”新場景,20個“新旅游·潮成都”旅游目的地,精品旅游線路30條,不斷豐富消費供給。
未來,成都將按照國家《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的有關安排,落實各項要求,持續促進文旅消費發展,如及時發布暑期暨秋季文旅新產品新場景,辦好品牌活動,發放文旅消費劵,開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專列等。
“大運會為世界各地的朋友提供了認識成都、了解成都、品味成都的平臺。借此契機,誠摯邀請大家到成都街頭走一走,看一看,體驗天府文化魅力,欣賞公園城市美景,感悟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