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天府融媒·川觀新聞記者 陳婷
這幾天成都的天氣,氣溫不低、陣雨頻頻,讓不少市民覺得有點“難過”。既然如此,那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賽場上揮灑汗水的運動員們,要是遇到暴雨、雷電突襲,可怎么辦?
別擔心,成都大運會的賽場周邊,有一張由國、省、市三級氣象部門攜手搭建的“天、空、地”立體氣象監測網絡“罩”著呢。你知道這張網中藏著多少高科技氣象設備嗎?一起來看看。
“天網”——7月21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啟動風云四號B星,以成都為中心進行加密觀測。與此同時,今年4月剛剛成功發射的風云三號G星,也首次應用于重大活動氣象保障,為成都提供降水系統三維精細結構。
這兩顆衛星的觀測資料,實時融入大運會本地預報平臺,降水、高空風和濕度預報得到明顯改進。
“空網”——7月27日,氣象探空觀測儀乘坐“海燕”無人機成功“起航”。探空觀測儀捕獲的數據實時融入到大運會氣象保障業務平臺,為氣象預報員提供新的視角。在青藏高原研究院,“海燕”提供的大氣廓線改進了高精度數值模式的預報效果,提高了場館降雨預報準確率。
另一方面,從7月18日起,11個高空氣象站已按要求開展加密高空氣象探測。7月27日—28日,為應對5號臺風杜蘇芮,氣象部門還新增15個國家高空氣象站進行加密觀測。
“地網”——為多維度掌握大運場館氣象實況數據,成都市氣象部門以北京冬奧會觀測體系為參考,在開幕式東安湖體育館布設“4套場館外氣象站+4套場館頂氣象站+1套場館內氣象站+3套激光測風雷達”組合氣象觀測系統,在閉幕式露天音樂公園布設“3套場館外氣象站+1套激光測風雷達”組合氣象觀測系統,實現開閉幕式場館百米級精密監測。
結合大運期間氣象保障特點,成都市氣象部門還新建了5部世界先進的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可在空間分辨率30米、時間分辨率1分鐘的維度上進行掃描式探測,有效提高成都全域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系統預警的成功率。
?。ㄒ曨l由四川省氣象局、成都市氣象局支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