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資料圖)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雷倢 攝影 黃瀟
“要讓每一位觀眾拿著手機忍不住拍照,這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8月8日晚上8點,備受關注的成都大運會閉幕式將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開演前夕總導演甲丁帶領主創團隊為大家揭秘閉幕式亮點,他懷著對成都這座城市的感情,希望把這座城市天然的美好、絢麗與多彩展現給世界,做一場對得起每一位成都人的閉幕式。
關鍵詞1:“歡樂”與“再見”
總長70分鐘,600人將參演歌舞劇
“歡樂與告別是閉幕式的關鍵詞。”甲丁介紹,成都大運會閉幕式總時長控制在70分鐘左右,除去固定儀式,文藝演出約26分鐘,演職人員共600余人,整場閉幕式以大型歌舞劇形式進行。“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甚至不少國外的團隊看到閉幕式的創新,都覺得超出了他們的固有認知。”
執行總導演魏思佳補充,因為閉幕式是不少人在成都大運會的最后一段時間,所以一方面希望世界的年輕人和運動員們能在這個歡樂的嘉年華里,盡情共享這個時刻,同時又要展現依依惜別之情,要揮手說再見了。值得期待的是,成都標志性文化符號太陽神鳥在這種“不舍”情感的把握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這場嘉年華里,表演主體依然是大學生,其中有各國運動員,成都6所高校的同學演唱阿卡貝拉,還有飾演拍客、馬拉松運動員、廚師的學生,有擅長街舞、花式籃球的學生和大學生志愿者團隊等。甲丁開玩笑說,除了他自己,本次成都大運會閉幕式啟用的團隊也充滿了青春活力,比如執行總導演魏思佳,音樂總設計、作曲何琪,視覺導演楊多、舞美設計呂天直、焰火總設計蔡燦煌、機器人藝術總監李超等。
關鍵詞2:“無界”與“聯動”
設置帳篷露營互動區,每位觀眾都是表演者
接手成都大運會閉幕式的任務后,甲丁為自己設置了“三個禁區”:首先,不重復不流于“行活兒”,探索更多與以往不同的新可能。在本次閉幕式中,現場觀眾的反應、網友的彈幕留言、表情包都會通過屏幕實時投影,成為表演的一部分。露天音樂公園外設置了帳篷區,內場和外場會有互動。“外場草坪延伸內場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我們的歡樂的無限大,同時讓大家感覺到只要在這么一個環境中,必是充滿幸福感的一種狀態,就是成都人的幸福感它是無界限的無邊際的。”甲丁解釋道。
其二,甲丁堅持不做團體操,要用歌舞劇形式為大家呈現閉幕式,展現“拍客”這一貫穿始終的核心人物,他眼中“一個人的成都大運會”。用他的眼睛回顧12天的歷程,也就是說他的手中的直播的鏡頭帶領我們看到了群活生生的人。
第三,堅決不片段化,整個閉幕式以展卷的形式,形成一個完整作品,在總作曲的統領下,每章之間自然轉換,充滿流動感的音樂里融入電子音樂、阿卡貝拉、說唱、流行、傳統戲曲音樂等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閉幕式所在場地成都露天音樂公園,半露天的主舞臺設置在不少大型活動中十分罕見,這也符合成都這座城市的公園屬性和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特色。在音樂公園穹頂下,演出可全天候進行,風雨無阻。半露天的開闊屬性能讓大家在近處看到主舞臺,在遠端看到有天幕,更遠處有帳篷。屆時,將有600個大學生會席地坐在草坪上共享閉幕式的時刻,大家同唱一首歌,共同見證熄火等環節。熄火環節的歌詞音樂是主創為成都量身定制的,儀式與東安湖公園體育中心片區內的火炬塔形成聯動。
關鍵詞3:“寫實”與“浪漫”
31塊手機屏幕實時直播,拍客把成都“帶貨”給世界
視聽體驗和技術歷來是大型活動的重要看點,視覺導演楊多介紹:“寫實又浪漫,是本次閉幕式視覺所呈現的狀態。” 閉幕式的浪漫在于視覺表達上多元絢爛,比如煙火從開幕式的功能性熱鬧的煙火,變為藝術式的唯美煙火。寫實主要表現在舞臺上有31塊手機屏幕一直在直播狀態,觀眾能很實在地感受到,通過世界各國青年的連線,世界各地運動員友誼的交融。
記者在現場探班時發現,草坪上的主表演區由31塊屏幕構成,從平面至立面進行立體化呈現,立面中植入4個表演櫥窗,表演櫥窗C位直接把央視的直播間架構在舞臺之上,2位主播直接在舞臺之上主持。
甲丁介紹,這些屏幕將在閉幕式上構成另一個重要的視覺亮點——珙桐樹。珙桐樹是植物界的活化石,生長在巴蜀地區,開出的花被稱為“鴿子花”。這棵閉幕式上珙桐樹的根,將一直延伸到觀眾席,年輕的生命為這棵珙桐樹注入了活力與生機,象征著和平的朵朵鴿子花競相開放,展開翅膀在世界的天空翱翔,此時113支參賽隊伍入場,這個重要的珙桐樹元素也會在熄火環節構成重要的觀賞亮點。
關鍵詞4:“古老”與“未來”
裸眼360°立體蓉寶、機器人團隊混搭“巴蜀文化瑰寶”
楊多介紹,開幕式上的“顯眼包”蓉寶,在閉幕式上依然“顯眼”。閉幕式上的蓉寶不僅玩起“混搭”風,它將與擊鼓說唱俑、流行女團、說唱、川劇、清音、木偶變臉等碰撞出火花。并且閉幕式上的蓉寶是以360°裸眼立體的方式呈現,觀眾在每個角度看,它都是胖乎乎可愛的。技術方面,閉幕式倒計時環節,現場還將實時捕捉成都9個地方的實時街景,場外的你也可能“入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閉幕式上還有一群特殊的演員——機器人團隊。機器人團隊負責人李超介紹,這次機器人將自己騎上平衡車,現場與伙伴飆舞,它還將與拿著五彩風車的小孩互動,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與此同時,阿卡貝拉合唱團還將與30人的打擊光感樂隊合作,屆時籃板球、發令槍等環境音都會變成一種聽覺的藝術。
代表未來的機器人,還將觸發本次閉幕式的重頭戲——點開《蜀川勝概圖》,這張圖將連接起現代成都的充滿煙火氣的動態美景,一古一今,一靜一動,未來和過去對話,隨后將有一系列高空表演帶來未來前瞻感。
關鍵詞5:“共情”與“致敬”
主創帶著對成都的愛完成“三個致敬”
甲丁介紹,閉幕式主要表達“三個致敬”。第一是致敬運動員,因為有了他們,大運會能夠順利精彩地舉辦,通過運動員來致敬運動,運動給人以活力、給世界以激情、給人類以幸福。
第二個是致敬志愿者。甲丁認為,通過志愿者全流程服務大運會,從機場迎賓到賽場服務,到大運村的日常,這個部分想反映一種志愿精神,即奉獻精神,這個精神恰恰是當今社會特別需要的。
第三是致敬未來,實際上致敬未來也是致敬我們自己,致敬對未來生活的愿景。
甲丁還保留了不少驚喜留給現場觀眾,邀請大家一起見證閉幕式的精彩瞬間。他說:“我對成都這座城市有很深厚的感情,希望我的這份‘共情’讓大家記住成都,愛上成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變化和它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