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君芳
8月15日,川觀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基本功能擴容下沉專項方案》(以下簡稱《專項方案》)已于日前印發,重點聚焦教育、醫療衛生、文體旅、社區建設服務、交通等五個領域提出24條具體措施,同時梳理形成了五大領域重大項目表,共計442個項目,總投資約7975億元。
此前,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成都提出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的戰略部署,并從全市發展潛力最大、比較優勢最明顯的區域中,遴選確定了24個重點片區,包括國際空港經濟區、交子金融商圈、成都未來科技城、成都未來醫學城等。
根據《專項方案》提出的目標,“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將加快建設一批優質均衡的教育、衛生、文體旅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提高重點片區城市基本功能的品質內涵與發展水平,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吸引集聚人才、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重點片區宜居品質大幅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比例達80%,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8.3張,15分鐘社區生活圈實現全覆蓋,綠色出行分擔率達70%,建成投運一批顯示度高、標志性強、獲得感足的重大功能性民生項目。
川觀新聞記者注意到,為推動公共資源均衡,“下沉原則”在此次的《專項方案》中體現明顯。以教育為例,成都將通過推動市屬名校領辦和結對幫扶,全面提升24個重點片區中小學發展水平。比如,推動市屬名校領辦和結對幫扶,聚焦國際空港經濟區、成都未來科技城等6個優質資源覆蓋率較低的“外來幫扶型”片區,充分發揮市屬名校優勢和品牌效應,以直接領辦為重點,帶動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推動石室中學、成都七中、樹德中學分別領辦大邑縣安仁中學、成都東部學校、都江堰芒城中學等學校。
醫療方面同樣如此,成都明確提出,將推進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向重點片區傾斜,進一步完善合作辦醫模式和結對幫扶機制,引導和支持高水平醫療機構領辦一批主要服務重點片區的醫療機構,力爭實現三級醫療機構服務范圍對重點片區全覆蓋。
《專項方案》還梳理形成了一批重大項目。
社區建設和服務領域,成都將深入推進老舊院落改造,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配套完善為重點,注重全齡友好、關懷“一老一小”,整合利用院落、社區各類空間和資源,高標準、高效率、高品質分類實施老舊院落改造,2023年全市力爭改造老舊院落616個。
文體旅方面,城市新區將提升文體品質,在交子金融商圈加快成都金融城文化中心、張大千博物館等項目建設;規劃布局成都東部新區文化藝術中心等系列文化設施;在蓉北樞紐商圈推進金牛茶花文化聚落開工建設;在國際空港經濟區推進天府奧體競訓中心、三岔湖國際水上運動中心、天府國際賽道等項目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