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整根人參泡茶,保溫杯里放枸杞,這樣的操作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上。最近,跑中藥房又成了青年人社交圈里的養生消費新事物。
其火爆程度,不亞于這兩天“醬香拿鐵”的風頭。抓住夏天的尾巴,年輕的朋友爭相來到中藥房,和以往抓藥不同,更多人是為了購買養生茶飲。現下最火的當屬酸梅湯,帶著中藥香的中藥茶飲成了“新寵”。
養生“新招” 上網絡熱搜:
去中藥房抓藥,近2000萬網友圍觀
烏梅30g、陳皮8g、薄荷8g、桑椹8g、山楂20g、甘草5g……年輕人有自己的“中式奶茶”。
9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區交大路174號的一家中藥店里,中藥師在柜臺顯眼的位置擺上了一張酸梅湯的方子。

中藥師告訴記者,這個方子是近期最暢銷的,“常常有人來問能不能抓酸梅湯,一般客人都沒有自帶方子,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推薦?!奔磳⑷肭?,火熱的成都還是暑熱未盡,全國各地前往中藥店體驗酸梅湯的網友絡繹不絕。
據了解,全國部分省市中醫醫院已經出現酸梅湯供不應求的情況。在成都,情況也是如此,不少中醫館不僅可以配到酸梅湯,還可以買到現熬現喝的酸梅湯。有的藥房沒有酸梅湯的現成配方,需要自己提供正規處方,有的則有中藥師提供推薦的方子,省去了不少麻煩。
在網上,中藥版酸梅湯的視頻爆火,“流行花十元去中醫配酸梅湯”的話題一度登上短視頻平臺熱搜,近2000萬網友圍觀。酸梅湯在網上火了,很多視頻博主紛紛曬出拿著配方走進藥房抓藥的經歷,僅花費低廉的價格,就能收獲一份酸梅湯原材料,網友調侃:“打敗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藥房”“一個月后,中藥房:您的茉莉奶綠好了”……

記者探訪:
花9.32元開一副,可制作5杯酸梅湯
中醫館買酸梅湯的價格是否真的如此便宜?口感好嗎?9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市內多家中藥房進行了探訪。
記者注意到,在金牛區同仁堂金沙藥店,一副酸梅湯的方子有3種價位,其中選擇普通陳皮的方子一副9.32元,選擇三年新會陳皮的方子一副20.84元,七年新會陳皮(特級)的最貴,一副34.44元。中藥師告訴記者,越好的陳皮不僅口感更好,藥用價值也更高。此外,一些中醫館的酸梅湯還可“私人定制”,藥店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方、減方。作為一道大眾飲品,酸梅湯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青睞,很多人會選擇囤購。
記者選擇了一副配有普通陳皮的酸梅湯,中藥師表示,藥房支持現場熬制,不過需要收取3元多的制作費。一般情況下,客人都喜歡自己帶回家熬制,通常40分鐘左右就可以熬制成功,像記者所購買的一副,按照他們的經驗,煎藥時再加120g冰糖風味較佳,最終可以熬出5杯。
中藥版酸梅湯味道如何?記者把配好的藥帶回家進行了煎煮。在這個過程中,與傳統茶飲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在此刻漸漸顯現,那就是一股清新又不顯苦澀的中藥味。根據中藥師的介紹,酸梅湯冷飲熱飲皆可,冰鎮一下味道更好。
經過熬制,酸梅湯出鍋。溫的酸梅湯下肚,火熱卻又清爽,恰到好處的甜味對減肥人士來說非常友好。記者發現,冰鎮后的酸梅湯口感確實更佳。

醫生說法:
成都將入秋,這4款茶飲處方也可用于保健
從中醫來看,“中藥版”酸梅湯是不是養生效果更好?
記者采訪到三六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一薇,黃一薇介紹道,中藥飲品其實從古有之,遠在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會在梅子里提取酸味制作飲料。酸梅湯的標準配置是:烏梅、陳皮、山楂三味藥,酌情會添加一些薄荷、桑葚、甘草。其中,烏梅味酸,有斂肺澀腸生津的功效;陳皮味辛,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山楂胃酸,有消食健胃降脂的功效。將這些藥熬煮在一起,酌情添加冰糖,純天然無添加劑,可以健脾補氣生津解暑,確實非常健康。

為何走紅?
中藥茶飲是對中藥文化的認可
事實上不僅在成都,這股“中藥味”十足的新茶飲風正在全國范圍內吹起。
杭州、溫州、泉州、石家莊、重慶……各地城市的年輕人都坐不住,紛紛前往中藥店體驗。在社交平臺上,決明子、茯苓、桑葚、炒麥芽、陳皮、菊花,都成了茶飲的主角,中國風濃郁的“中藥茶飲”更是成為網絡博主們的新素材。
“中藥茶飲”自有其內在的原因。biotech創新藥醫學顧問曹博認為,中藥茶飲異軍突起的趨勢,正說明了當今年輕人對健康飲食和中醫傳統文化的關注。與傳統的茶飲相比,中藥茶飲具有獨特的草本藥物配方,對健康有益。年輕人選擇花費較少的費用去中藥房配酸梅湯,可能也有嘗鮮的目的在其中。
不得不提的是,中藥里面有很多藥食同源的成份,如烏梅,枸杞,山藥等,所以具有保健和食物的功能。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同意以上觀點,他補充認為,相對于商業化產品可能的添加劑、食材品質風險,消費者更信任藥房的原料安全。同時,比茶飲店有價格優勢是形成熱潮的原因。這是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消費、注重健康的同時,也更精明,會選擇更有性價比的方案。
在經濟領域,千門基金總經理宣繼游向記者指出一點,其實年輕人對中藥茶飲背后中藥文化的認可,也說明了現在年輕人對市面上眼花繚亂的茶飲企業營銷方式的背離趨勢。
正值9月,成都將入秋
除了酸梅湯,中醫還有哪些養生茶飲
可用于日常保???
黃一薇介紹,立秋之后,自然界中陽氣漸收、陰氣逐長,《黃帝內經》寫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p>
這個季節的養生要點要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主。目前有4款秋季比較適合的健康飲品,其中包括:
1、玫瑰薄荷茶:
玫瑰花蕾3~6顆,薄荷1g,代茶頻服,適用于肝郁不暢,情緒不佳,疲勞乏力者。
2、沙參玉竹茶:
北沙參5~10g,玉竹5~10g,養生壺煮水代茶飲。適用于秋季口干舌燥,咽癢咽痛者。脾胃虛寒、痰濕體質者不宜。
3、菊花枸杞茶:
菊花3~6朵,枸杞子3~5g,代茶頻服。適用于眼干眼澀,視疲勞者。脾胃虛寒者不宜。
4、西洋參茶:
西洋參3g,代茶頻服。適用于體虛乏力,咽干虛熱者。脾胃虛寒者不宜。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茶飲處方,都可以在中醫科門診開具。黃一薇提醒,雖然養生茶適合大部分人日常保健使用,但是體質虛寒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禁忌較多,建議在中醫科門診醫師指導下開具服用。同時,可以針對自己的體質,由醫生開具專屬于您的“中藥奶茶”。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