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通勤用共享單車代步已成為不少人的選擇,許多普通騎行愛好者也喜歡騎共享單車在戶外騎行,既方便又鍛煉身體。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騎完共享單車鎖車時,扣費達十幾元甚至數十元,遠超以往正常騎行價格。細看賬單才知道,除了共享單車騎行單價已上漲外,更要注意停放區域,以免產生調度費。

  留意起步價

  特別是節假日和特殊車型

  目前,滴滴青桔、美團、哈啰三家企業在成都的騎行價格基本持平,起步價基本為1.5元/15分鐘,超時費為1元/15分鐘,算下來1小時騎行費用為4.5元。值得一提的是,哈啰單車還設置了單獨的節假日收費標準,節假日起步價為1.8元。

  此外,滴滴青桔變速款的起步價比普通款高。起步價2元,包含30分鐘時長,計費區間也為30分鐘,每一個計費區間1.5元。用戶在掃碼騎行時應注意車型不同,收費會不同。

  通過查詢歷史訂單,紅星新聞記者發現,三家單車均較以往縮短了起步價基礎時長。在近一輪漲價前,1.5元起步價的基礎時長為30分鐘,而在漲價后縮短為15分鐘。

  留意調度費

  不小心過界 可能多給50元

  三家企業均設置了調度費,尤其在運營區邊緣活動的用戶,可能不小心“過界”,從而產生調度費。

  根據不同的停放地點,平臺設置了不同的調度費。滴滴青桔與美團單車停在運營區外的調度費在10元一單,哈啰單車為最高50元一單。而停在禁停區的調度費則更高一些,滴滴青桔為20元一單,美團單車也是最高20元,而哈啰單車在禁停區停放的調度費則高達50元。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平臺的運營區設置不同,騎行規則也略有不同。哈啰單車在部分大學內設置了專門的校園區,如騎行車輛為校園車型,騎出校園區域會產生調度費。此外,不同顏色的運營區跨區騎行也會有調度費產生。

  而美團單車在黑色運營區域內騎行,需要進行定點停放,否則也會產生額外的調度費。用戶在還車時應仔細核對是否在停車點。

  滴滴青桔在藍色運營區內都能正常騎行,但客服回應大學等特殊區域收費標準可能略有不同,用戶在掃碼時應仔細閱讀收費規則。

  此外,三大平臺在繞城綠道附近都有不少非運營區,這也是綠道騎行的網友值得注意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平臺都設置有紅色禁停區,在此區域停放都會產生額外費用。

  留意車鎖

  傳統機械鎖易停錯區域

  紅星新聞記者觀察到,目前三家共享單車企業最新投放的共享單車,都已經使用了最新的分體車鎖,相比于傳統的機械鎖,這類鎖的關鎖方式由傳統的手動關鎖變為在手機App操作點擊關鎖。

  此類分體車鎖的好處在于,可以在還車時清晰看到停車點是否屬于禁停區或者跨區停放,方便用戶及時調整,以免產生調度費。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還有網友投訴傳統機械鎖出現定位漂移的情況,“明明是在可以停車的地區,但鎖車后莫名被收取了調度費”。

  但新型分體鎖也存在問題,家住九眼橋附近的嚴先生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九眼橋附近有時游客較多,手機網絡不好,無法短時間內完成鎖車,一直要等到網絡信號好點才能操作成功。如果直接離開,又擔心車被騎走或距離太遠無法順利上鎖。”

  專家說法

  調度費旨在覆蓋運維成本、規范用戶停車

  據公開信息,三大共享單車仍在持續虧損。“隨著運維、折舊、車輛硬件等成本不斷提升,加上‘免押金’后的單一盈利模式,騎行漲價成了唯一的選擇,”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單車用戶使用的目的性明顯,除了騎行費用,企業暫時沒有能夠獲取其他規模性收入的可能。”他表示,共享單車市場開拓早期,為快速獲取用戶、取得有利地位,企業以遠低于成本的低價擴張市場。而隨著資本的退出,競爭趨于常態化,不得不考慮盈利問題。

  而關于收取調度費,他認為,這主要是企業為了覆蓋人工運維成本,同時以收取調度費的形式規范用戶停車行為。

  他還表示,作為平臺本地生活服務生態的重要一環,共享單車長久來看并不會成為平臺的“棄子”。“共享單車的用戶群大且使用高頻,是活躍用戶的重要途徑。平臺通過共享單車吸引并留存用戶,再通過其他業務進行用戶的價值轉化。只要用戶長期留存在平臺,就有被挖掘價值的可能。”他解釋說。

  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李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