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亞飛  成都觀察 楊柳

  街頭巷尾,創意十足的精致小店與經歷歲月沉淀的市井小鋪錯落相鄰,文藝范和煙火氣碰撞,彼此相融共生……漫步錦江區四圣祠片區,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文化之美。

  9月10日,川觀新聞記者從成都市錦江區獲悉,錦江區四圣祠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被評選為成都市城市有機更新“十佳案例”,不僅百年老街華興街煥發新姿態,名不見經傳的街巷也搖身一變,成了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街區。

  作為成都市16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錦江區四圣祠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位于錦江區兩江環抱區域,北至新華大道、南至蜀都大道,西臨暑襪北一街,東至東安路,實施范圍約623畝,自2021年啟動更新以來,錦江區積極轉化“六個一批”示深入實施城市有機更新,煥然一新的四圣祠片區重新出圈。

  規劃先行推進片區“蝶變”

  “在片區整體規劃中,我們以‘四個一’為支點,旨在打造獨特的‘城市文化窗口’和‘時尚消費體驗地’。”錦江區公園城市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中,“一軸”以文化主軸延續城市文脈;“一軸”以東西城市軸線彰顯城市形象;“一帶”以錦江濱河景觀煥新城市界面;“一街”則以“華興街—福字街”文化休閑街增城市活力。

  “在規劃中,我們還統籌片區的歷史建筑資源等,打造歷史文化風貌片區,傳承歷史文脈。”該負責人表示,錦江區充分發揮片區內恩光堂、謝無量舊居等歷史建筑傳承有序、集中連片的特點,梳理街區變遷歷史,適度擴大保護范圍,劃定2處歷史文化風貌片區。

  據了解,歷史文化風貌片區以歷史建筑為核心,統一周邊建筑風貌,強化與鏜鈀街、耿家巷等街區的聯系,復興大慈寺南北片區歷史活動軌跡,通過產權收儲、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推進3處文保單位和5處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同步制定產業導入條件,推進歷史建筑活化利用。

  錦江區成立了四圣祠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領導小組,聯動相關部門、街道、企業等組建現場指揮部,編制工作制度,按照近遠期工作計劃,分批次統籌推進“留、改、拆”三大有機更新類型項目。

  為市民打開全新生活體驗

  小區拆墻并院后,道路鋪上了瀝青,院內新增了支架雨棚、智慧門禁、各類健身設施……如今,走進四圣祠片區,原本橫亙在北順城39號院、北順城53號院、福字街18號院3個小區之間的兩道圍墻被拆除,嶄新的“福順里”院落寬敞亮堂。

  居民劉阿姨說起自己的新生活充滿喜悅,“‘拆墻并院’真是新穎,不僅院子大了,視野開闊了,環境也更美了,還拉近了鄰里來往,幸福感更強!”

  小區還新建了400平方米公共空間,這里將植入社區食堂、老年空間、社區健康中心等民生服務,為居民解決社區養老、適老托幼等問題,打造全齡友好示范社區。

  為市民帶來宜居舒適的生活新體驗,錦江區按照“政府主導、商業化邏輯、市場主體”的思路,以繡花功夫實施城市更新,以打造精品為導向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華興街、純陽觀街、望福街特色街區打造。

  “通過街區風貌治理、重整業態等一系列措施,煥新片區顏值、改善生活環境、補齊公服短板、提升產業能級,為居民幸福生活不斷加碼。”錦江區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