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人類奔騰不息的想象力、創造力、創新力……10月18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正式啟幕,成都科幻館內的科幻大會主題展覽也正式亮相。本次展覽共設置序廳、企業展區、幻迷展區三個板塊。整個展覽專注于科幻與城市的共生關系、未來場景呈現、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圍繞科幻產業鏈對文化、科技發展等重要領域的先導性展開的全球性交流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有三體大型AR藝術裝置、《流浪地球》駕駛艙、“反重力水幕生態缸”等科幻作品中的經典場景,還有硬科幻體驗場景、3D打印宇宙飛船、夢境空間、五維視聽互動空間等等。更有三體宇宙、無盡的拉格朗日等科幻企業、機構的展位,等待著世界各地的幻迷前來探索。
▲機器人演奏
3D打印宇宙飛船“著陸”
還有硬科幻體驗場景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流浪地球》場景里的領航員空間站,可以近距離觀賞電影中外骨骼裝置、游戲智械體3D影像等。這個展位是《流浪地球》正版授權手游展區。
“《流浪地球》手游劇情在原著小說基礎上改編,并由劉慈欣本人親自指導。在此次曝光的PV中,游戲劇情將從2158年爆熄危機開始,所有行星發動機突然莫名失控熄火,造成全球地殼應力波動,造成大范圍劇烈地震和火山運動,地球陷入停擺之中。這一次劇情的走向和選擇權,將徹底交給玩家來決定。”上海瀚海星穹市場部工作人員介紹,10月18日~22日期間,玩家可在現場或官網預約這款手游,免費領取限量周邊。
▲流浪地球電影服裝
在星際公民展區,一款3D打印的“懲戒級宇宙飛船”模型很是震撼。其長度為5.5米、長1.3米、從支架到頂部總高1.3米,重量約為150公斤。“在材料制作上使用的是經過特殊改性的光敏樹脂,其改性添加劑曾被用于北京冬奧會的器材上。”深圳英鴿數字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賈先生介紹,在設定中這是一款無畏艦,對幻迷中的飛船模型愛好者來說,觀賞性及其設定可挖掘性很強。
▲主題展覽上的3D模型
往里走就來到火星一號基地,這個展區是由中國航天集團指導。據了解,在科幻大會期間該展區將展示及發布“火星生態圈計劃”,圍繞未來火星生存場景及科研場景,開發可為未來火星類地外科研項目的實驗驗證項目,聯合各尖端科技機構及品牌共同為中國航天探索未來提供社會支持。
此外,在一個類似“造夢空間”的展區,其外部像一個不規則的盒子,外殼上有一個個手繪的夢境故事。“內部空間有互動裝置,通過虛擬空間打造硬科幻體驗場景,以夢境故事的方式,講述科幻與科技的故事。”上海飛來飛去設計師表示,Ai之夢的主題是以Ai演繹Ai危機,給參觀體驗者帶來哲學的思考。
▲體驗科幻氛圍
用5分鐘穿越平行宇宙
“含蜀量”很足
賽博朋克、母星、古蜀文明、太陽神鳥、平行世界……這個展位由5面LED顯示屏搭建而成,站在展區中間,有種置身宇宙飛船穿越遠古星球,行走于宇宙間的錯覺。
紅星新聞記者走到屏幕前方,用手觸摸刻著太陽神鳥圖騰的黑石板,便觸發了進入元宇宙的大門。場景變化成五維空間,可通過鏡頭從其中一面墻,進入飛船內部。隨著音樂聲的變化,太空艙進入軌道,窗外出現浩瀚宇宙。
緊接著,記者腳下的畫面開始變換,眼前的景象變成遠古星球上森林場景。隨后,《山海經》里的上古神獸彘出現了,它形狀像老虎卻長著牛的尾巴,它嘶吼了一聲便開始“追逐”觀眾,千鈞一發之際,觀眾“跌落”瀑布,眼前呈現海底美景。之后的場景,還出現了太陽神鳥、未來成都、太陽朋克的世界、巨型國際空間站等等。
“郫都區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古蜀五王、杜鵑城等歷史和文化元素貫穿著這一區域,這為我們的視頻創作提供了靈感。”成都影視城文化傳媒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沉浸式影片裝置是此次科幻大會的一部分,“通過這段5分鐘的科幻互動短片,讓觀眾沉浸式感受科幻的魅力。這一展項不僅僅是一場科幻視覺盛宴,更是科技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體現。”
▲科幻文創商店
此外,在中國科幻發展大事記展區,挑選了中國科幻發展歷程中的31個重要節點進行展示,從古代“嫦娥奔月”“偃師造人”等典故,到近代梁啟超創辦《新小說》首先提出科幻小說這一概念,再到1956年天文學家鄭文光的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在世界獲獎,以及1979年科幻世界雜志前身《科學文藝》在成都創刊,2015年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2021年成都申幻成功等。
此時此刻的種種奇思妙想和場景應用,未來或將成為促進創新生產力產生和發展的關鍵變量。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攝影記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