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先于科學構建未來,讓人類對未知充滿幻想。而成都,盛載4500年的想象,為科幻世界開啟無限可能!
10月20日,未來科幻大師獎創作論壇暨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辦。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加拿大“科幻教父”的羅伯特·索耶,著名科幻作家韓松,知名科幻作家及學者張冉、江波、阿缺、三豐等嘉賓參與了此次活動。嘉賓們通過主題沙龍的形式,分享了他們的創作動力、初衷及影響創作的決定性時刻等。
現場,隨著“未來科幻大師獎”系列圖書的兩本新書《第十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精選集:臨界點7》《成渝科幻創作邀請賽作品集:東方彗星》的正式發布,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也正式啟動。
▲未來科幻大師獎創作論壇暨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啟動儀式現場
“未來科幻大師獎”起源于成都
成都是一座歷來帶有科幻基因的城市。且不說有40多年歷史的《科幻世界》雜志創始并成長壯大于成都,更孕育出“銀河獎”“星云獎”“未來科幻大師獎”三個中國科幻品牌。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的評委陣容如何?
據介紹,在評委設置上,由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擔任評委會主席,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何弘,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何夕,知名科幻作家及專家學者姚海軍、拉茲、鄒禾、寶樹、陳楸帆、三豐、張冉、江波、夏笳、肖化化等擔任評委會成員。
“未來科幻大師獎”創辦于2012年,起源于成都,影響輻射全國,是國內在續最早的原創科幻征文獎項,同時也是中短篇投稿數量最多的獎項。經過十年發展,該獎項累積投稿量超過5000篇,中短篇總字數過億,培育出的阿缺、灰狐、楊晚晴、王元、慕明等作家,已形成國內青年科幻作家的中堅力量。“大師獎”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覆蓋新人培養、版權開發、活動組織的綜合幻想文創品牌。
▲“未來科幻大師”獎啟動暨新書揭幕儀式現場
“叛逆”曾讓他們堅持自己的創作
啟動儀式后,羅伯特·索耶、韓松、張冉、三豐等4位科幻嘉賓以“如何打開千人千面的想象之門”為主題給在場的幻迷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創作課。
現場的羅伯特·索耶神采奕奕,他也毫不吝惜自己對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贊美。“這將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屆科幻大會。我很開心,科幻作品在中國不斷發展,希望下一次來到成都時,可以讀到大家更多的優秀作品。”隨后,他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動力和初心。
▲羅伯特·索耶
“我10歲那年,就寫了科幻小故事。”索耶回憶了自己的“復仇”往事:12歲上高中時,老師讓他寫文章,但遺憾的是,老師否定了他的寫作方式,可他依然堅持自己。或許正是這來自外界的反對和質疑,成為了他堅持創作的原動力。當被問到如何克服創作瓶頸時,他表示,自己會給朋友打電話,朋友會鼓勵他,“沒關系,再堅持一下就天亮了。”
接著,韓松也分享了自己的“叛逆”故事,上初中時,學校舉辦科幻征文大賽,自己寫了很多篇自認為不錯的內容,但老師都覺得不好。“最終老師選了那篇把熊貓送到月球的故事。”遺憾的是,沒能進入前6名。“從那時起,我決定回到自己的路線,就一直走到了現在。”
▲韓松
聊到創作初衷時,韓松回憶,上世紀60年代還沒有科幻電影、小說、也不知道電視是什么。“在我家里跟電有關的,只有電燈和半導體收音機。10歲那年,我和小伙伴上山玩,看著眼前的山,我在想,未來這座山都會變為城市。但是,城市會怎么建?未來又會是什么樣?這是我好奇的。科幻對我來說,好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
“熱愛創作的人,都有‘自己的宇宙’”
談及對科幻創作影響最深的瞬間時,張冉的回憶追溯到2011年。“那一天,一個‘028’開頭的座機號打給我,電話那頭是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讓我把發到網絡平臺上的小說都‘撤’了。因為那時我還是一個網絡奇幻小說作家,會把自己的作品‘撒’到網絡論壇里。后來我才知道,是半年前我向《科幻世界》雜志投稿的科幻小說《以太》被選上了,也是那通電話,讓我成為了一名科幻作者。”
▲張冉
如果在科幻小說的創作過程中,有腦海中重復的畫面或元素,你們覺得是什么?對此,韓松表示,自己腦海中常出現的畫面,是一群人站在一個很深的隕石坑邊,大家一言不發地看著墜毀在深坑里的飛船。他們在看什么?這是自己所有作品都在探討的一個問題:關于深坑的探索。
在韓松看來,或許那個隕石坑就是大家內心的宇宙。他表示,科幻創作不受職業限制,作者可能是工程師、老師等各種職業,每一個熱愛創作的人,內心就有一個自己的“宇宙”。
遙想星河燦爛,探索未來文明,洞悉人類潛能,回歸自然萬象……這座古老又年輕的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成都,以它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優雅時尚的青春態度,讓太陽神鳥將金色的科幻種子拋灑大地,讓想象力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攝影記者 王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