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蒲南溪

  10月20日,以“科幻筑夢  融合共生”為主題的世界科幻大會首屆產業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科幻作家劉慈欣等來自世界各地科幻領域的500余名專家、作家、學者、行業從業者,齊聚一堂,探討世界科幻產業的發展。

  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舉辦產業發展活動,也是成都的一次創新。以科幻為前綴,峰會現場干貨滿滿、含金量十足。《科幻產業成都共識》、“天問”計劃、《2023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等重磅產業共識、成果正式發布。作為峰會最受關注的環節,科幻產業項目集中簽約,21個簽約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

  劉慈欣在峰會上發言(圖片由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提供)

  嘉賓大咖云集 共話科幻的更大空間

  “科幻于我而言,不再是落于紙面的文字,而是更大的世界和空間。”科幻產業峰會上,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科幻作家劉慈欣表達出對科幻產業的期待。

  更大的世界和空間,或許就關乎于科幻產業的未來。隨后嘉賓演講環節成為焦點,國內外科幻大咖、行業領域專家帶來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模式,詮釋著科幻產業的蓬勃發展活力與未來產業形態。

  維塔工作室創始人理查德·泰勒在峰會上分享

  《指環王》《阿凡達》《雷神》《流浪地球》……維塔工作室都曾參與特效制作。其創始人理查德·泰勒聚焦“造夢者,科幻電影背后的特效產業”,以維塔工作室發展歷程以及在視覺特效領域的成就為例,探討國際科幻電影視覺特效發展趨勢。

  “從愛好者的小范圍閱讀,到現在大規模進入娛樂產業,科幻已經‘接管’了世界。”本·亞洛提到,科幻產業蓬勃發展,也意味著更重大的責任,他更希望科幻產業從業者承擔住這份責任,創造出更多可以給世界產生良好影響的產品。

  《科幻產業成都共識》《2023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發布

  作為世界科幻大會首屆產業發展峰會的重頭戲,活動現場相繼發布了《科幻產業成都共識》、“天問”計劃和《2023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等重磅產業共識、計劃、成果,描繪出了新的路徑圖。

  《科幻產業成都共識》將從八個方向就科幻產業發展達成共識,包括:堅持文化引領,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科技創新,加強科技賦能;堅持鼓勵原創,加強版權保護等。

  “作為科幻作家,在成都參與《科幻產業成都共識》發布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羅伯特·索耶認為,這一《共識》將匯聚科幻從業者的經驗與智慧,為科幻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科幻產業的國際性發展。

  由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共同發起的“天問”計劃正式“亮相”。該計劃包括一個科幻大獎“天問獎”、N個促進中國乃至全球科幻產業融合發展的行動,將永久落戶成都。

  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陳玲現場發布的《2023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顯示,成都已經穩居全國科幻產業的第一方陣。2018至2022年,成都科幻產業總營收為1276.32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9.11%,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2年成都科幻產業(不含科幻裝備制造)營收200.18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22.81%;同比增長13.32%,遠高于全國5.77%的增速。

  陳玲特別提到,成都的科幻裝備制造產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高清顯示技術等企業的加持下,整體呈現上漲趨勢,2018—2022年成都科幻裝備制造產業總營收為632.57億元,將成為成都未來科幻產業的核心增長點。

  總投資約80億 21個科幻產業項目現場簽約

  作為世界科幻大會首屆產業發展峰會備受關注的環節,科幻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含金量”十足,21個簽約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

  梳理現場簽約的21個科幻產業項目,不難發現科幻產業新業態的蓬勃力量。從產業形態上來看,既有能打造科幻電影、科幻公園、科幻沉浸式體驗等成熟業態的頭部公司,也有瞄準情景劇、游戲、元宇宙等新業態新賽道,進軍場景消費的新力量,甚至布局了不少的科幻IP開發孵化項目、科幻文創基金等產業要素服務平臺。

  從投資金額來看,投資金額達20億的“中國故事·科幻情景劇孵化基地項目”將以“節目+公園+基地+學院”模式,聚合科幻產業鏈優質資源,打造國內一流的科幻情景劇孵化平臺。

  從項目能級看,總投資10億元的三體宇宙全球總部項目,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頂尖科幻品牌,將重點開展三體游戲、影視劇內容產品、品牌衍生等業務,呈現一個更立體的三體世界。

  一大批科幻產業項目的簽約落地,將進一步補齊成都科幻產業鏈短板,延伸科幻產業鏈條,推動科幻產業鏈規模能級整體提升,助力成都科幻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當想象力轉化為生產力,未來已來,成都這座“科幻之都”正在開啟更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