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2023雨果獎頒獎典禮21日晚在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雨果獎17個獎項和驚奇獎、北極星獎一一揭曉,劉慈欣、羅伯特·索耶等眾多嘉賓與全球幻迷在線上線下共同見證了這一“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的產生。
《零重力報》獲得雨果獎“最佳粉絲雜志”,在頒獎現場,《零重力報》主編之一河流回憶道:“這本雜志是2020年創辦的,當時我身體很不好,得到了很多科幻粉絲們的幫助,我想為他們做點兒什么,就創辦了這本雜志。”
“從當初隔著一層膜介紹雨果獎,到親身參與并獲獎,只過了短短兩年多,真的很難想象。”河流感慨地說,“大會結束后,我們依然要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希望能有更多科幻迷關注和參與到科幻社區的建設中去。”
領獎現場,王效 攝
從這次來到成都下飛機開始,體弱多病的河流就屢屢感覺不適,搬運自己帶來的若干冊科幻粉絲雜志《零重力報》進入會場時,他也幾次感到疲憊不堪。
但對科幻的熱愛,讓河流在剛剛抵達科幻大會會場的時候,便猶如被點燃一樣,綻放出喜悅和興奮之情。他連續更新朋友圈,事無巨細地記錄自己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迷交流的印象。他感慨道:“世界科幻大會的意義不正在于此嗎?此前未曾謀面但已通過郵件熟識的外國科幻朋友終于得見……”
今年20歲的河流還在讀大學,而他有關科幻粉絲的工作則從高中時候就開始了。據他自己撰寫的《我的個人國際科幻交流史》所述:3年前,他在中國科幻學者三豐的幫助下開始接觸科幻圈,參與到中文科幻數據庫的早期籌備工作,也參加了一些公益科幻活動,逐步進行了中國粉絲科幻雜志的歷史考證。
在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題沙龍上的河流
次年,河流開始做中國高校科幻社團的歷史考證,那年年末,他與全國80余所高校的科幻社團建立了聯系,他找到當時所有的時任社長,收集了100多張簽名,制作了一張《中國高校科幻協會全家福》的圖片。
因為這張圖片,河流也踏出了對外交流的第一步——2022年1月2日,他在網絡上搜索到了20多個英美高校的科幻協會郵箱,以“中國高校科幻聯盟”的名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發出一封封英文問訊郵件。他收到了遠比自己想象中更多更熱情的回復。這一段經歷,為河流日后面向世界的交流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并自此打開了通往國際科幻界交流的大門。
從2022年4月起,河流開始與外國科幻作家通過郵件進行聯絡、采訪,好幾篇稿件刊登在科幻行業期刊《世界科幻動態》上;今年4月~7月期間,河流發起了“高校科幻社團參觀調研計劃”,去往16個省份的省會城市、共計63所高校里,了解科幻社團的情況,見到了近300個科幻迷,積累了幾萬字的初始文字和幾千張照片。
作為《零重力報》的主編,河流還發起了科幻公益項目“科幻維基留存”和“中國高校科幻協會歷史考古與建檔計劃”,并協助“久隆計劃”網站進行“中國科幻粉絲雜志統計”等工作。
這需要很多很多的熱愛才能堅持,而河流最不缺的就是對科幻粉絲工作的熱愛與堅持。在他主編的《零重力報》里,“國外科幻文化翻譯特輯”也在推進。該專題翻譯收錄了50多個國家、總計84篇科幻歷史及文化介紹文章,收到了30個國家的科幻組織及個人發來的問候語和祝福。因為這份熱愛與堅持,河流也得到了包括魯般在內的多位科幻作家和業內人士的資助與支持。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攝影 王效 編輯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