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科技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成都市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通過3至5年努力,讓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地,科學教育質量明顯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明顯提升,科學教育水平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一方陣。成都市教育局科技與信息化處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問:可否介紹一下《方案》起草背景?
答: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推動科學教育加法各項措施全面落地。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雙減”工作部署,全面加強和改進全市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同時借力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等有利時機,需要制定相應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提升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大力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時代新人,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科技強市、人才強市提供有力支撐。
問:如何補齊短板,讓科學教育賦能學生成長?
答: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課程,將學校課程、課后服務和課外探究實踐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組織研制區域特色適配課程資源并向學校免費提供。針對學生科學實踐活動不夠豐富的問題,推動學校與1所以上科普機構結對,廣泛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要求每所學校至少提供1個科學教育類課后服務項目。
針對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實施科學教師專項招聘計劃、科學教師共享計劃、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計劃等行動,明確了每所學校配備科學副校長和科技輔導員、5年內實現每所中小學有1名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等一系列舉措。
問:針對學校相關設施設備有何提升舉措?
答:在配套建設上,加大中小學科學及學科教學裝備配置力度,大力建設學科探究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創客教室等適應科學教育需求的新型基礎設施。在資源供給上,統籌建設科學教育數字資源庫,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手段全面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建立“學校提需求、專家進校園”的模式每年為各類學校提供不少于1000次專題活動。在校園文化上,引導學校設置科學教育泛在場景,在“書香校園”中深度融入科學教育、科幻文化等元素。
問:如何結合實際打造有本地特色的科學教育體系?
答:支持成都市第二中學率先建設成都市科技高中,全市培育100所左右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帶動各級各類學校科學教育創新發展。
深化實施成都“菁才計劃”,以培育未來科學家為引領,強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成都實踐”。
建設特色空間,建設“蓉城青少年線上科學實驗室+大課堂”,強化探究性、科創性資源與活動供給,打造成都特色的青少年科創探究新場景。
依托成都家長學校開好線上“家庭科學教育指導課”,引導萬千家庭參與科學教育實踐。
依托“成都教師共享中心”實施科學教師共享聘任計劃,遴選500名科學家、航天員、科普教育專家、科幻作家、科技工作者等進入共享教師庫,為全市學校開展高質量科普活動和科學教育提供支撐。
問:如何用好社會資源促進青少年兒童科學素養發展?
答:推動公益性科普基地和科學教育單位資源匯聚、免費開放,鼓勵市場化運行的科普基地向中小學生減免收費;招引高新科技企業通過產品推廣應用、教學場景打造等方式參與學校科學教育;聯合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實驗室、科研基地、優秀師資等深度參與科學教育工作;科學規劃全市科技類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總體規模、設置標準、審批程序等,引導機構合法經營、規范發展,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