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市中心驅車一路南下,在成都科學城核心區,有座四面環水的島嶼:鹿溪河在此蜿蜒淌過,西側是興隆湖。梓州大道穿島而過,不遠處便是“中科系”國家科研機構。
這里是成都科創生態島。
10月30日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迎來試運行
本周
這里迎來了首場科技成果發布活動
這個“島”長啥樣?
將給成都帶來什么?
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

▲成都科創生態島
“一島三區”
打造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
成都科創生態島由建筑界的“解構主義大師”——扎哈·哈迪德團隊設計。從無人機的視角來看,整島建筑如細胞團簇一般生長、擴張,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的建筑群又仿佛是坐落在興隆湖畔的一頂桂冠。
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同步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成都市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科創生態島正持續打造集“聚、服、展、孵”于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
在功能布局下,成都科創生態島按照“一島三區”進行分布。其中,創新轉化服務區位于全島西北側,建筑面積約8萬平米,重點承載創新成果展示、技術交易撮合、成果轉化服務等功能。
以大平臺為中心,環繞布局的新興產業育成區約47萬平方米,重點承載初創企業孵化、新興產業培育、場景應用示范等功能。

▲俯瞰成都科創生態島
整座島也是一個綜合性的社區。社區服務聚集區重點承載人才居住、商務服務、人文生活等功能,正在開發相應市場配套服務,將為引進來的高水平人才提供居住、生活、工作于一體的環境。
從建設進度來看,截至2023年10月,1號館已建成,整島正在開展主體結構和外立面建設工作,累計18棟建筑(總23棟)主體結構封頂,超高層區域全部進入主體建設階段。今年年底,新興產業育成區首棟商業辦公綜合載體W7也將呈現。

▲成都科創生態島沙盤
1號館試運行
打造“一站式”科創服務綜合平臺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下稱1號館)是成都科創生態島創新轉化服務區首個建成投運的綜合性科技服務載體,首批導入全市各類輪值駐場及線上科技服務機構70余家,提供27個服務板塊近100項服務事項,重點承載創新資源鏈接、技術服務轉移、創新成果展示、投融資對接等多項專業服務功能。
1號館共三層,整體按照一層科技服務大廳、二層科創成果展示、三層科學家會客廳的空間進行布局。

▲政務自助服務區
其中,一層科技服務大廳分為科技政務、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科創綜合服務、科技路演培訓6大服務單元,打造“一站式”科創服務綜合平臺。
迎面而來的是科服管家,企業如果需要咨詢科創類業務,找科服管家就能幫其精準對接相應資源。此外,這里還入駐了四川天府新區行政審批局、四川天府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機構,專門設置了社保、營業執照等打印設備,如果是初創企業,不用到處跑,來這里便可進行“一站式”審批。

▲科服管家
科技金融服務單元涵蓋了企業從初創期到沖擊IPO全生命周期所需科技金融服務,將為企業提供創業投資、科創貸款、資本市場、科技保險4個服務板塊共13個服務事項。
技術轉移服務單元首批導入機構3家,其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2家機構輪值駐場服務,提供科技成果發現挖掘、科技成果對接磋商、科技成果交易競拍3個服務板塊共9個服務事項。
科創綜合服務單元首批導入機構17家,將提供法律服務、財稅管理、戰略咨詢、人力資源、宣傳服務5個服務板塊共27個服務事項。
知識產權服務單元主要提供、保護、交易運營服務,首批導入機構7家,將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交易、知識產權運營3個服務板塊9個大類服務事項。

▲技術轉移服務區
成都科技創新形象的展示窗口
科創“家底”組團秀
1號館也是成都科技創新形象的展示窗口。在1號館二層,來者可以近距離了解一個個帶有成都基因的硬核科技成果,感受城市澎湃的創新動能——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不斷取得科研突破,成都“大腦”助力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解碼“天外來信”,華龍一號成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都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堅關鍵核心技術——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運載系統為我國高速列車試驗與優化提供試驗支撐,西部“最強大腦”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用算力賦能城市創新發展,一系列國產芯片彰顯成都創新力量;
面向經濟主戰場,翼龍無人機、縱橫無人機“展翅高飛”,卡諾普工業機器人、蘋果采收機器人等多款智能機器人在多場景下“大顯身手”,“成都造”納米孔基因測序儀讓高精尖的基因測序技術走入尋常百姓家;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都生物醫藥企業加快創新藥物研發,筑牢“健康防線”,植物工廠讓都市人在家就能實現“詩與遠方”,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天府糧倉”建設。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內部
打造科學家的會客廳
沉浸式體驗“成都造”的魅力
1號館三層是科學家的會客廳。在這里,來者不僅可以沉浸式體驗多項“黑科技”,還能開展路演、培訓等活動,并來一杯專屬的“科創咖啡”,在開放舒適的空間中休憩洽談,憑窗遠眺興隆湖,成都科學城美景盡收眼底。
現場,記者也沉浸式體驗了一把“成都造黑科技”的魅力——
佩戴VR眼鏡,騎上天府綠道VR自行車,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綠道區域,一秒開啟沉浸式綠道騎行體驗;
CR400BF高速動車組模擬駕駛艙不僅全真模擬了真實高鐵駕駛艙,還“還原”了成都至重慶段的全真駕駛環境。走入其中,可以聽到周遭環境淅淅瀝瀝的雨聲,在里面可以切實體驗一把當“高鐵司機”的樂趣;
坐上X極限飛行器,超大運動角度的VR專業仿體驗,可以感受坐直升機及過山車的刺激……
這里還有一個天府云圖書社。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圖書館,依托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海量的數據資源,將為科創生態島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信息資源支撐。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展示的CR400BF高速動車組模擬駕駛艙
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科創島將給成都帶來什么?
眼下,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正加速向科創生態島匯聚。
11月6日舉行的“校企雙進·找礦挖寶”中國科學院專場對接暨成都科創生態島首場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中,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科創生態島簽署了《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創新項目孵化服務框架協議》,與成都科創投、天府科創投簽署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框架協議》,這些協議將進一步推動科創生態島、相關投資機構與成都分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推進“中科系”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在成都有力有效轉化。
與此同時,“天府中央法務區‘法務+科技成果轉化’成都科創生態島工作站”在現場揭牌,該工作站將為入駐科創生態島的企業和團隊提供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務。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內部
“過去兩年,我們親眼見證成都科學城日新月異的變化,可以感受到成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鏈條正越來越完善。”在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黨委書記曲建升看來,隨著科創生態島的加快建設,將有更多科技成果在此落地,更多創新企業在此獲得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已有80余家企業到訪。”科創生態島1號館負責人張鵬飛強調,除了匯聚多樣化創新資源與科技服務,科創生態島也將成為科技人才、科技企業交流的平臺,未來還將舉行科學家講座、技術經紀人培訓、成果路演與對接等活動,“讓這里成為‘科技服務首選地、創新創業第一站’。”
“科創生態島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和科創資源優勢。”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科創生態島運營公司執行董事湯小琪介紹,科創生態島周邊布局了以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為代表的高能級科研機構資源,以國家實驗室為代表的科研戰略資源,以超算中心為代表的領先科研基礎設施資源。科創生態島周邊即可聯動26家國家級科研機構,35家國家級66家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大量的科技創新資源聚集,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生態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生長土壤。
“未來,我們將在這座充滿想象的科技創新島嶼上,持續開展各類應用場景。與科技型創新企業一起,將項目的使用場景轉化為無邊界不落幕的創新成果展示舞臺。”湯小琪說。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
溫馨提醒: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一層服務大廳辦事服務時間:
周一至周五
9:00-12:00
14:00-17:00
周六可提供預約延時服務
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二層成果展示區、三層交流體驗空間先行采用邀請參觀制,未來逐步開放預約參觀。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