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7月底啟動整體搬遷,8月中旬實現正常生產,已在這里扎根了三個月。”11月9日下午兩點過,成都必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必控科技”)生產部副部長雷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2006年落地成都以來,該公司一直在中心城區進行航空航天等領域電磁兼容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隨著訂單增加,產能擴大,原有3000平方米的場地不夠用了,后來雖然在成都市區打造了幾個分廠,但給生產制造協同發展帶來不便。于是,公司不停尋找新場地,最終整體搬遷到成都未來科技城智能智造產業園。
距離必控科技6公里處的一個淺丘地帶,是由民航二所打造的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現場建設如火如荼,用于開展各類培訓、科普活動的航站樓已建成,未來,這里還將打造飛機模擬跑道、滑行道以及民航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同樣在成都未來科技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74個主要單體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預計明年投用。
成都未來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區開發建設,航空航天產業是其主導產業之一。采訪當天,紅星新聞記者在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看到,這里擺放了航空航天產業“招商地圖”,一場產業發展的“掛圖作戰”正在打響。
“一手抓項目招引,一手抓建圈強鏈,希望盡快實現航空航天產業‘串珠成鏈’。”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說。
▲成都未來科技城
一批航空航天項目落地
吸引智能網聯企業跨界求合作
11月9日上午,走進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辦公大樓,記者便被大廳展示的航空航天產業“招商地圖”所吸引。該地圖按照產業鏈上下游劃分,每個鏈條都梳理了當前龍頭企業。瞄準這些潛在的招商目標,每個業務處室都在促招商。
“早上一個已落地高新南區的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企業團隊前來對接,得知民航二所圍繞智慧民航在成都未來科技城打造全國首個模擬驗證機場后,找我們牽線對接合作。”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說。
這一“跨界動作”有何考量?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在城市道路車路云協同方面有技術積淀,他們分析,隨著機場數字化改造成為趨勢,諸如智慧空管等業務空間會增大,原本適用于車路云協同的技術經改進后,或可用于機場業務。他們希望通過我們對接潛在的合作伙伴。”
而到成都未來科技城尋求“合伙人”,是緣于這里落地了一批航空航天領域的項目,“尤其是民航二所目前擁有一些智慧空管業務,正在建設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會有一系列創新實驗室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說,得知企業來意后,他們立即向民航二所對接聯系。
類似的政府部門促市場主體合作的情形,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成都未來科技城于2020年啟動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招商引資同步開展,航空航天成為我們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背景下,成都未來科技城正瞄準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工業無人機、航空發動機等重點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
近日,成都睿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寶科技”)睿寶科技產業園在成都未來科技城開工啟動建設,標志著成都未來科技城航空航天產業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容。
上述相關負責人還透露,落地于此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74個主要單體已實現主體結構全部封頂,正在進行精裝修施工,預計2024年投用。“隨著師生的逐步進駐,最終將達到3萬人的入駐體量,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政府牽線搭橋
企業扎根未來科技城 “1條產線增至6條”
在睿寶科技落地之前,已經有一批企業扎根成都未來科技城,并實現穩產。11月9日下午兩點過,必控科技車間內,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一條約30米長的工序產線上布局了自動化生產設備,經過工藝流程、數字化的改造,從投料到零部件出來,可替代人工操作;在另一個作業區間,一條“智能柔性裝配線”正將不同型號的零部件自動傳輸到相應的工位供操作人員取用。
雷雨透露,采取“智能柔性裝配線”,可在同一時間、同一產線向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操作人員供應相應的原材料,實現了“物動,人不動”,提升運輸效率,實現了混線生產。
▲必控科技車間
“可實現每年5萬-6萬臺濾波器的產能,目前年產值達2億元。”雷雨介紹,今年8月,公司產線從成都高新南區搬到成都未來科技城,這緣于一次“偶然”的政企交流,“成都高新區舉行政企座談會,我們提出,現有場地不能滿足訂單生產任務,正在尋找新場地。”
必控科技2010年落地成都高新區,一直在天府軟件園從事濾波器產品研制和生產,擁有3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產量上去了,場地不夠用了,而場地受限成為了制約公司發展的一道坎。”雷雨回憶,企業的訴求,讓政府部門上了心,“成都未來科技城主動邀請我們入駐,并在場地、政策、員工住宿及通勤等方面提供優惠和便利,最終促成企業落地。”
“我們已累計打造超5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產業載體,還配套建設了員工宿舍等生活設施,企業可拎包入住。”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區域用地布局規劃,未來科技城擁有1.5萬畝工業用地,可解決入駐企業后續用地需求。
“必控科技現有員工240余人,今年7月底整體遷入未來科技城,目前入駐的大樓辦公面積達1.1萬平方米,底樓被設計為各類實驗室,二樓、三樓分別作為倉儲和生產場所。”雷雨介紹,根據公司的戰略布局及發展策略,集團公司同時和未來科技城簽署64畝的自建場地用地協議,新場地會建設技術中心、辦公大樓,智能倉儲及各種配套廠房等,目前項目已進入設計階段,“產線會從現有的1條增加至6條。”
▲必控科技車間
園區正系統謀劃產業建圈強鏈
著力構建“5+5”產業生態體系
供應鏈的完整性成為入駐企業的關注點。“我們尤其看重園區供應鏈配套和協同創新生態的打造。”雷雨說。
“成都部分企業為我們提供原材料,比如,一些機加工產品的本地配套率達到90%,整體看,成都本地配套率達到70%。此外,原材料供應商還來自浙江、福建等地。”雷雨說,長遠看,企業期待本地配套率進一步提升,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一邊是市場主體對自身供應鏈建設的新期待,一邊是成都未來科技城正在對產業建圈強鏈進行系統謀劃。
“隨著航空航天產業領域企業、研發平臺、高校院所等機構落地,加快構建產業生態成為一項關鍵任務。”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談及航空航天產業背后的布局緣由,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積極響應成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加之這里處于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范圍,因此,航空航天產業被確定為成都未來科技城的主導產業。
▲成都未來科技城
此外,成都高新西區、高新南區一批存量航空航天領域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普遍存在研發及辦公場地不夠用的情形,產業外溢之際,企業急需全新的承載地。于是,中心城區零散分布的航空航天產業領域企業在投建新廠區時,成都未來科技城便主動招引這批企業落地于此。
“目前,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均有意將新廠區落地于此。”成都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說,正在策劃實施的“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園”,占地面積達200畝,建設面積達30萬平方米。
該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正按照成都市建圈強鏈工作部署,持續加快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業基金、領軍人才等市場端資源集聚,同時強化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產業載體、服務機構、應用場景等政府端要素供給,著力構建成都未來科技城“5+5”產業生態體系。
雷雨表示,一方面,會發揮企業的行業影響力,吸引一批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落地,就近配套;另一方面,也期待成都未來科技城招引更多航空航天企業落地,為產學研創新提供更多潛在合作伙伴。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