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垃圾,牽著民生,連著文明。據統計,生活垃圾人均產生量約為每人每天0.8-1.2公斤。2022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44億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9%。而成都作為一個擁有超兩千萬人口的城市,一直在與垃圾“較勁”。
《成都市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中明確,2023年底,全市實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全程分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全面實行強制分類,14個試點示范鎮(街)率先建成家庭廚余垃圾收運體系;2024年,全市60%的鎮(街)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5年,全域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如何調動更多居民積極性,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如何讓居民更方便地垃圾分類,讓城市中的垃圾站更加“聰明”?紅星新聞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研。
〖垃圾分類清潔屋建在小區內〗
“小區廚余垃圾純度達到80%以上”
11月6日,在成都二環路南三段的如意人家小區進門處,垃圾分類清潔屋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全市第一個建在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清潔屋,清潔屋具備滅蚊燈、除臭設備、空調、垃圾分類桶等,每個分類垃圾桶都采用以桶換桶的方式轉運垃圾。
▲成都市首個建在小區里的垃圾分類清潔屋
如意人家小區是一個有300多戶、千余人居住的老小區,清潔屋要承擔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和暫存功能。在過去,小區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雜在一起,而現在,小區的廚余垃圾純度達到80%以上。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紫荊社區工作人員陳美旭透露了其中的原因,“多宣傳多引導”,今年三月份開始,社區微網格員、物管、自治組織開始上門宣傳垃圾分類。
記者看到,在81歲小區居民王桂清的家里,專門準備了多個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過去幾十年我們都沒有重視,現在可以說是一場‘革命’。通過垃圾分類,可以對不同的垃圾進行不同程度的利用,污染更少了。水果皮、蔬菜葉子就丟進綠桶,廢紙、牛奶盒放進可回收物垃圾桶。”王桂清的家在一樓,她介紹稱,以前生活陽臺的門都不敢打開,“夏天里,蒼蠅蚊子飛來飛去,垃圾分類及時處理后,環境也變好了。”
▲王桂清家里,專門準備了多個分類垃圾桶
據介紹,除了宣傳以外,社區還通過適當的獎勵來引導垃圾分類——督導員在清潔屋前,向來往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存折”,只要正確分類投放垃圾,都可以蓋章積分,最后根據印章數量來換取小禮品。
〖建設垃圾分類一體化中心〗
不止是分類處理垃圾 也是科普基地
如何調動更多居民的積極性,讓他們接受垃圾分類?“很多居民有顧慮,他們擔心如果在家里把垃圾分好了,結果最后還是用統一的車輛轉運。我們的做法就是消除居民的顧慮。”陳美旭說。
芳草靜脈家園是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的垃圾分類一體化中心,轄區內的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以及大件垃圾都會在這里“集合”。據介紹,廚余垃圾進行直接處置,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暫存,之后分別運到其他地方進行處置。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轉運車輛,車身會標明“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等。
“從分類的角度來說,城市里有害垃圾產生量很少,廚余垃圾產生量較大。”成都高建環衛(芳草靜脈家園)負責人傅江透露,這些被收集起來的廚余垃圾,經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質干渣和毛油,都可以進行再利用。每噸廚余垃圾通過處理后,可以得到約30公斤毛油用作制造生物柴油,65公斤左右蛋白質飼料,150公斤左右的蟲糞有機肥料。
▲廚余垃圾處理后可以再利用
據介紹,在芳草靜脈家園,收集到的廚余垃圾純度逐漸增加,從原來的70%增至90%,這也提高了轄區內的處置效率和能力。
這一趟屬于生活垃圾的“旅程”,正逐漸被更多人知曉。除了垃圾處置,這里還是一個科普基地,有專門的垃圾分類科普館,“這不只是垃圾處理站,我們還想變成一個垃圾宣傳站。我們主動邀請市民來參觀,讓更多人了解垃圾分類,從而參與進來。”傅江表示。
〖投用智能垃圾站〗
居民對垃圾“全生命周期”一目了然
除了日復一日的宣傳,讓居民愿意垃圾分類,還得盡量讓居民明白垃圾分類不是一件麻煩事,所以城市中的垃圾站應該更智能、更聰明。
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紅運街的玉苑小區,是一個28年的老小區,這里有420戶、800余人居住,其中70歲以上老年人占到七成以上。最近,小區里新增三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兼備自動感應、攝像頭捕捉、垃圾溯源處理等多項智慧功能。
83歲的黃美英在玉苑小區生活了20多年,過去垃圾桶分布在每個單元樓下,夏天很容易產生難聞的異味。而現在,居民只需要靠近生活垃圾分類點,對應的垃圾門會緩緩打開,一旁的電視還會對后續的垃圾處置進行跟蹤溯源。
“這套設備就是通過智能化方式,讓老百姓方便投放垃圾,不讓居民接觸伸手。一旁的電視屏幕還會實時監測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生活垃圾的處置路線,小區垃圾有沒有減量,都可以看清楚。”吉福社區黨委書記李含榮對此解釋。
▲運行中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不需要接觸自動感應開門
垃圾分類工作大致可分為投、收、運、處四個流程,前兩個環節都需要居民高度參與配合。“我們在分類投放的環節就依托黨建引領、微網實格,以樓棟為單位,把宣傳做到位。在分類收集的環節,我們建立了一支統編監督員隊伍,投垃圾過程給予指導,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李含榮介紹,投得好,有禮品獎勵。長時間亂投,在現場攝像頭記錄后,由監督員、物業等一對一進行指導勸誡。
李含榮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更多居民明白垃圾處置的每一步環節。
除了更“聰明”的垃圾分類站,玉苑小區里還引入了社會垃圾回收公司,向居民提供有償垃圾回收服務。75歲的唐萬瓊正在將家里的壞鞋放進智能回收箱,通過這次投遞,她收獲了2.13元。衣物、紙箱、塑料瓶、玩具等都是智能回收箱的有償回收范圍,小區居民在小區里就可以換錢。據介紹,像這樣的智能回收設備目前正在多個小區試點運行,為居民提供便利分類投放條件。
▲唐萬瓊將壞鞋放進智能回收箱,收獲了2.13元
〖讓更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三年攻堅行動
2000年開始,中國在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試點垃圾分類。目前從全國來看,有46個重點城市全部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和政府規章。
玉苑小區居民黃美英是上海人,她的弟弟在上海居住。黃美英的弟弟也告訴了她一些上海垃圾分類的經驗,“上海那邊是家家戶戶有一個小桶,專門裝廚余垃圾的,直接用桶來傾倒對應的垃圾分類桶里。這樣的好處,是避免用塑料袋裝廚余垃圾‘破袋’的問題。”黃美英居住的玉苑小區,對于垃圾分類做得較好的居民會送出禮品,其中就包括分類垃圾桶,方便專門盛放廚余垃圾。
11月3日,成都市分類辦還組織舉辦了成都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業務電視電話培訓會,邀請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宋薇博士講課,為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業務骨干“充電”。宋薇建議,通過政策法規、管理體系、監督考核、宣傳教育、組織動員等多渠道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成都也對垃圾分類提出新要求。在市分類辦發布的《成都市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中,明確了按照“有害垃圾必須分、廚余垃圾穩步分、可回收物精細分”的總體要求,2023年底,全市實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全程分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全面實行強制分類,14個試點示范鎮(街)率先建成家庭廚余垃圾收運體系;2024年,全市60%的鎮(街)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5年,全域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廚余垃圾處置流程
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成都市“基層組織建設和社區治理、組織動員和宣傳教育、分類投放、收運、處置”等短板弱項明顯,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評估中失分較多的實際,將大力開展“基層治理和宣傳發動、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等行動,加快建設完善全周期分類體系。另外,抓實“有害垃圾全程分類、餐廚垃圾規范收運、大件垃圾便民收運”三個關鍵開展攻堅,以“小切口、小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