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軍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圖由受訪者提供

  距離成都市教育局發文逗硬中小學生“作息令”已近一月。逗硬要求一出,在社會產生巨大反響。成都各區市縣學校有哪些推進措施?學生真切感受到作息的變化了嗎?

  11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前往武侯區、雙流區、龍泉驛區等學校進行實地探訪。

  逗硬

  “作息令”要求把課余時間留給學生

  把課余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家庭,把作業留在學校。看似簡單的要求,真正下沉落實,并不簡單。封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關于學生作息時間保障,這并不是成都市第一次提出的新規定。

  比如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21〕11號)規定,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的學生,學校應提前開門、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

  此次“作息令”則是成都市教育局結合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學生作息的有關規定,并按一日行課、午休、離校順序進一步梳理的結果,對行課安排、午間休息、課后服務、就寢時間等方面進行有序調整。比如,保證學生每天校內體育鍛煉一小時,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適當延長課間休息時間,不得“拖堂”、不得擠占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嚴禁占用學生午休時間進行講授新課、集體補課、集中答疑、布置作業或組織考試等。

  落實

  體育鍛煉如何增加?

  午休時間如何延長?

  課間十分鐘,怎樣還給孩子?這個課題讓成都各學校“卷”起來了。在龍泉驛向陽橋小學,創新的課間活動形式,自帶“野趣”。手影戲、抽陀螺、你比我猜、真心話大冒險、五子棋、課間演唱會,這些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校園里撒歡。除此之外,還有“自由搏擊操”“武術街舞韻律操”“一分鐘跳繩”“師生冬季長跑”等項目補充到體育鍛煉中。

  龍井小學則保證了上下午各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每天的大課間,體育教師都精心設計內容,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創設了“固定+選擇”的“組合套餐”。內容既有身體素質練習,又有傳統文化學習,還有學生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和游戲,如老鷹捉小雞、丟沙包、踢毽子、跳格子、跳皮筋、滾鐵環等,既鍛煉了身體,又激發了興趣。

  武侯區的校園里,個性化的鍛煉也受到學生喜愛。在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上午設置了30分鐘大課間,孩子們除了做學校統一組織的眼操、課間操等,還可根據班級特點做個性化的鍛煉,如跳繩、短跑、高抬腿等體能訓練。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下午第三節課后,學校分年級增開了40分鐘足球聯賽。

  課間休息有了變化,午間休息又執行得如何呢?在成都市雙流區實驗小學,學生午休約定為“幸福課程”。依據腦科學知識,學校科學設置學生午休課程時間(13:00—14:00),指導班級積極運用輕音樂,幫助學生舒緩大腦,快速入眠。同時,每個班級安裝了遮光窗簾,班級家委會為孩子準備午休枕、午休被等。午休工作管理小組,每天巡查,對各班級午休進行評價。

  觀察

  把“學生的”還給學生

  孩子應該比的是充足睡眠

  變化的背后,應該有深度的思考。

  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會會長高善峰認為,“消失的課間10分鐘”不是孤立的個案,它應該帶給我們一些思考:還有哪些是應該還給學生的?在追求高分數和優異成績的同時,我們的教育是否忽視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緊湊的課程安排、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壓力,使學生幾乎沒有時間進行休息和放松,這種狀況是否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潛在威脅?如何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是當前的教育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尋找解決方案,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全面、快樂的學習環境。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僅有利于家校協同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也有利于教師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減輕教師負擔。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靜則認為,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孩子應該比的是充足睡眠。“有研究顯示,兒童夜間睡眠持續時間不足10小時的比例達到了77.0%,并且有的孩子睡眠時間延遲到了21:30—22:50。睡眠不是小事,處于發育階段的兒童在睡覺期間,正在完成大腦內部突觸、神經元的快速發育和連接,也就是說,睡眠正是孩子大腦神經發育的黃金時間。”李靜表示,睡飽睡夠,孩子的學習就已經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