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志愿者團隊公布了最新監測數據,成都范圍內共檢測到46種猛禽。其中,自2019年團隊成立以來,志愿者團隊在成都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點共計監測到遷徙猛禽32種,其中鷹形目25種、隼形目5種和鸮形目2種,共計44000余只。

  志愿者拍攝到的遷徙猛禽

  一年兩次遷徙季

  遷徙季幾乎每天有志愿者上山監測

  2019年,成都幾名猛禽監測愛好者發起了一場遷徙猛禽監測活動,引起了眾多猛禽愛好者的興趣,之后這些愛好者成立了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志愿者團隊,遷徙猛禽的監測也隨之成了該團隊的日常工作。

  志愿者管弦告訴記者,目前團隊共有成員近200人,其中不乏十來歲的小朋友。在近200名成員中,平時較活躍的有50人左右,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幾乎都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上山監測,“2020年3月,我們志愿者團隊的監測工作正式開始,為了方便統計監測結果,我們還制定了一個專門的表格,當天上山監測的志愿者需要每半小時記錄一次監測結果。”

  正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監測統計,才在4年內監測到數十種遷徙猛禽。

  “隨著團隊成員越來越多,到了遷徙季,如今我們幾乎每天都有志愿者上山,每隔半小時統計一次監測結果,其中包括猛禽種類數量,以及濕度溫度等元素。”管弦說,每年的遷徙季有兩次,分別是3月到5月、9月到11月;監測到的數據最終匯總到團隊內的鳥類學專家處,由專家分別鳥類種類、出現規律以及與氣候之間的關系。

  5年監測到遷徙猛禽46種

  約70%來自龍泉山

  2019年以來,在遷徙猛禽志愿者的努力下,最終得到了上千組監測數據,統計得出在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點監測到的猛禽種類達32種,其中鷹形目25種、隼形目5種和鸮形目2種,共計44000余只;此外,成都范圍內,一些猛禽愛好者還監測到14種與上述種類不同的猛禽,共計46種。在眾多猛禽種類中,出現數量位列前三的則是普通鵟、鳳頭蜂鷹、雀鷹。

  為什么龍泉山能夠監測到約70%的遷徙猛禽種類?

  鳥類學碩士、成都觀鳥協會秘書長楊小農告訴記者,龍泉山監測點位于龍泉山脈,有遷徙鳥類和垂直遷移鳥類匯集,活動的規律性明顯,便于觀察。“在城市上空也會有猛禽飛過,但是城市高樓林立不便于觀察,所以大部分監測活動都在龍泉山進行。”

  至于監測數據規律,楊小農表示,單純從成都目前的監測結果來看,尚不足以支撐某一結論,但結合以往權威結論,可以得出總體的猛禽數量浮動規律可能和氣象規律強相關,單個物種的遷徙規律可能和食物有關。

  “比如目前烏鴉在成都平原幾乎消失,我們推測其消失與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有關。比如,農村露天堆肥現象逐漸消失,而烏鴉是以此類垃圾為食的大型鳥類,因此我們推測,是食物減少逐漸導致了這一種群的消失。”楊小農說。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