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攝影報道
“綠色、節儉、必須”是成都大運會辦賽選擇。賽事期間,推行了哪些節能妙招?12月22日,在成都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大運會執委會城市工作服務部黨組成員、專職副部長杜勝歌介紹辦賽的“摳門”小細節。
細節一:手機是二手的
物資是租賃的
世界各地的代表團,到了成都后,通信問題如何保障?杜勝歌介紹,成都大運會開了一個“先河”,首次在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使用二手循環服務,引入轉轉集團為代表團準備了一萬臺二手手機供大運村代表團人員借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期間,成都大運會引入轉轉集團的低碳實踐,成為主題辦會的優秀案例。
在低碳運營方面,堅持“贊助優先、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原則,場館臨時設施優先使用可再生可循環利用材料、可拆卸部件或單元,大運村房間除易耗品95%的物資為租賃。實施賽事“無廢”行動,制定成都大運會生活垃圾分類技術導則,建設一套日處理10噸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置設施,廚余垃圾減量率達到90%。
而在低碳場館方面,大運會充分考慮賽事需求和可持續利用,49個賽事場館中,36個場館為既有建筑改造升級,改造升級場館大部分為成都市內及各高校體育館,在保留原有建筑風格和歷史文化特色的基礎上修繕及擴建,其中,四川省體院館、金牛區城北體育館、猛追灣游泳館等3個建成年份超過30年場館的升級改造,實現溫室氣體減排1.75萬噸。13個新建場館在建設過程中廣泛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部分場館滿足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塑造出多個獨樹一幟的城市新地標,成為成都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甘孜的雪點亮大運的燈
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可靠清潔能源保障
杜勝歌介紹,在低碳能源方面,成都大運會以“賽事側”清潔能源保障推動“城市側”能源消費低碳化、能源供給清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賽事期間場館常規電力消費基本實現100%“綠色電力”,實現溫室氣體減排2674噸;2023年6月25日,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四川省甘孜州的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并網發電,甘孜的雪點亮大運的燈,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可靠清潔能源保障。火炬“蓉火”的燃料采用秸稈、稻殼、玉米芯等廢棄物合成的全周期碳中和型生物質丙烷燃料,實現了火炬燃燒的高可靠性和高清潔性。
低碳交通方面,高效利用現有公共資源,共有1340臺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臺新能源小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等交通服務車輛,實現溫室氣體減排1328噸。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交通90%使用新能源車,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龍泉賽區配備了50臺氫燃料車用于賽事保障。在大運會交通保障路線及周邊建設了12個充電站共400余個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