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茍春
成立公司發布兼職,吸引求職者辦理電話卡實名注冊各類APP,并從中獲取傭金。這樣的方式牟利合規嗎?
日前,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檢察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對李某、趙某、王某(化姓)三人依法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判處李某和趙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兩萬五千元;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兩萬元。
2022年3月,李某從朋友口中得知了一個“拉新”項目,為各平臺拉取新用戶,從中賺取傭金的路子。成本低,投入少,李某內心權衡后,便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于是,立馬聯系上自己的好友趙某,告知趙某在網上發布兼職信息,幫那些平臺公司注冊賬號就成,到時候平臺直接返現。
一聽李某連如何找人的辦法都想好了,趙某便也覺得這辦法可行。兩人一拍即合,又聯系上好友王某,決定做出一番事業。
為避免兼職者覺得他們不靠譜,三人還成立了一家公司,“工資日結”“簡單易上手”的吸睛字眼,吸引了不少前來兼職的年輕人,他們只需要使用自己的身份證辦理一張新的電話卡,用于實名注冊各類APP。
數月時間里,李某三人通過上述方法牟利數萬余元,直到被警方擋獲,到案后的李某三人仍不覺得自己的行為違法,甚至認為他們在給兼職員工資,是一種買賣行為,殊不知其行為早已觸犯法律紅線,而到該公司的兼職人員更沒有反應過來自己的個人信息早已被不法分子利用。
對于個人來說,實名認證的電話卡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不僅泄露了個人重要信息,更會給自身帶來諸多危害。不少人甚至因此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或被限制使用通信服務、產生嚴重的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