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改善城鄉二元結構、補齊城鄉短板差距、推動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成都正在探索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轉型發展需求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12月28日,解讀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召開。成都市委政研室、市農業農村局、市網絡理政辦和市發改委負責人,對會議亮點及成果作解讀。
大城市帶大農村
做強農業、農村、農民三大主體
“成都既有大城市、又有大農村,城鄉關系相互交織、形勢復雜,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能簡單地‘就城論城、就農言農’,也不能粗暴地‘搞一窩蜂、撒胡椒面’。” 中共成都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介紹,全會突出“抓好兩端、暢通中間”,既注重城鄉整體謀劃、全盤打造,又堅持重點突破帶動全域提升,強調牢固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一體推進市級統籌、縣城和中心鎮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三大方面,重點發力做強農業、農村、農民三大主體。
會議達成共識,成都推動超大城市轉型發展,必須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和處理城鄉關系,既要積極作為、又要大膽探索、更要守住底線,努力探索走出一條“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
到2035年,成都基本建成
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曾明友介紹,會議從不同階段描繪了成都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依托智慧蓉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美好前景,提出“2025年底,營商環境智慧化服務體系總體形成”“到2027年,培育集體經濟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村100個”“到2035年,基本建成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具體目標,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有科學指導意義、又有激勵促進作用,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制定了清晰可及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同時,會議明晰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鄉共同繁榮、營商環境數字化轉型的發力方向和實踐路徑,大家一致認為,經濟發展是首要任務,必須保持發展定力,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釋放市場需求潛力,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能;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一體推進規劃、功能、產業、人才、文化、創新、治理“七個融合”,實現現代都市與大美鄉村融合發展、互促共興;營商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必須強化數字賦能、科技助企,推動政務服務、企業服務、訴求解決、經濟運行全流程智慧化建設。
聚焦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全力以赴推動“進”與“立”
曾明友介紹,本次市委全會與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對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作出部署。
會議提出,妥善把握好穩與進、立與破的時度效,抓住經濟運行的關鍵和要害,統籌兼顧打好組合拳,穩定經濟基本盤、拓展發展新優勢。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引領,更高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重大創新平臺集聚優勢,推動規上企業強創新、專精特新上規模;以兩端發力深化產業建圈強鏈,加快上下游、左右岸集聚成勢;重點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更加突出擴大需求,更高水平推進消費投資良性循環。
聚焦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數字消費,壯大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聚焦地下管網“里子工程”、教育養老等民生服務、產業建圈強鏈等重點領域、“三大工程”等國家支持方向、虛擬電廠等新興領域,強化項目策劃儲備,推動投資擴量增效。更加突出綠色化數字化,更高水平推進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