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2日電 (記者 劉忠俊)3月12日,成都市、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四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委會聯合發布“3.15”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警惕網絡購物、預付消費、商家促銷消費陷阱,以及注意個人信息保護和證據留存好維權。
消費提示稱,消費者在網購時要詳細了解商家“3·15”活動的促銷規則,貨比三家,不盲目跟風購買,看清網購商品規格、保質期、價格、支付方式、配送范圍、退換貨規則等詳細信息。收到商品時,當場查驗貨物,查看商品是否與網站圖片及宣傳信息一致,確認無問題后再簽收快遞。
在辦理預付式消費卡時,要盡量選擇規模大、證照齊全、信譽好、經營狀況良好的商家。并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消費卡的適用范圍、有效期限、服務項目、退卡條件、違約責任、終止服務、轉讓等細節,不輕信口頭承諾,及時核對余額動態。同時,理性充值消費,不要因追求低價而一次性充入過多金額,盡量縮短預付費的使用周期。
“3·15”期間,正是商家打折、抽獎、返券的“熱銷季”,商家通過線上線下降價、打折、滿減、贈送禮品等多種手段開展促銷活動,消費者切勿因商家活動宣傳而盲目搶購。要選擇證照齊全、信譽良好、正規經營的商家。并看清、問清活動內容、期限、范圍等,促銷活動中商家作出的任何承諾盡量以書面形式確認,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謹防商家先提價后降價的套路,不被優惠幅度大的“假象”所迷惑;結合自身需求,避免盲目囤貨,按需消費、綠色消費。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消費者在享受信息共享紅利同時,也承受著個人信息被泄露的風險。日常生活中,消費者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避免讓個人信息成為騙子的工具,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線上消費時,盡量做到“有限提供”,能不填寫個人信息盡量不填。遇到沿街發放贈品要求掃碼錄入個人信息時,謹慎參與,防止個人信息被濫用。不隨意連接公共場所未知Wi-Fi,以免不法分子竊取個人信息,影響資金安全。
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要及時保留商家廣告宣傳、承諾內容、支付記錄、發票等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時,應積極與商家溝通協商。協商不成,及時撥打當地12345熱線或向消委組織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消費者也可在成都、德陽、眉山、資陽轄區范圍內購買商品或服務產生消費糾紛時,直接向居住地消委組織投訴,“足不出市”異地維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