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成都世園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主會場已基本呈現。3月29日,成都世園會園區重要的三座通行橋,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的設計師——成都設計咨詢集團世園會橋梁設計負責人杜攀,走進成都世園會主會場進行一一解讀。

魚鳧橋實景圖
建設進度
“三橋”均基本完工預計4月初交付
據成都園博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是園區內環線跨絳溪河的三座大橋,其中明月橋、魚鳧橋為觀光車行橋,竹編橋為步行橋。
明月橋位于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中部核心區域,周邊聚集著錦云樓、天府眼、竹韻花園等核心建筑及景觀,橋梁總長108米,橋寬16.7米。
魚鳧橋位于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西北角區域,周邊以景觀、生態園藝展區為主,橋梁總長112米,橋寬11.5-13.9米。
竹編橋位于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園區摩訶湖西北側,臨近世園瀑布與瀑布酒店,竹編橋橋梁總長155米,橋寬6-11米。
“當前,三座橋都已基本完工,明月橋正進行燈光安裝,魚鳧橋與竹編橋只剩最后的裝飾收尾工作。”該項目負責人說:“預計三座橋都將在4月初交付。”

明月橋實景圖
設計亮點
“跨越的風景”蘊含中國式浪漫
明月橋位西側為中華園藝展區,東側為天府人居展區。“橋梁的主題應當充分融入中華文化元素,展現巴蜀文化的特征,而月亮是非常符合這一考慮的文化符號。”杜攀介紹道。
竹編橋與明月橋臨近,緊挨蜀川竹韻花園,選擇“竹”的形象設計橋梁也正考慮到了區域的景觀和諧。“同時,竹子也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號,成都也是竹文化氛圍濃郁的城市,這樣就能夠有效凸顯中華文化與成都特色。”杜攀表示,整個橋梁恰似一縷漂浮在水面的竹葉,同時將竹編輕盈的形態和竹篾靈動的線條融入形態設計中,打造成絳溪河上的大型竹藝術品。
“橋梁造型靈感來源于‘魚鳧架橋’的傳說,由古蜀‘魚鳧’抽象演變而成。”杜攀介紹魚鳧設計理念,橋身體態優美、柔和,與水交融,與周圍環境和諧,勾勒了一幅“魚鳧掠水游無痕,漣漪拂岸映輕煙”的美好畫卷。
“明月橋、魚鳧橋、竹編橋是整個園區環線貫通和慢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多個重要展示區,建成后將是橫跨絳溪河的三道靚麗風景線。”杜攀表示。

竹編橋實景圖
打卡技巧
設計師教你怎么拍橋更出片
“三座橋本身就是一個打卡點。”杜攀表示,站在竹編橋上賞景,可以一覽懸湖漱玉瀑布飛流而下的壯麗景象,也可以看到明月橋與錦云樓相映生輝。
明月橋上的“明月”造型如雕塑一般從橋的中間“長”了出來,投用后的燈光水幕在橋面就可以近距離欣賞。“水幕是數控的,展示圖案可以按需求定制,人在橋上近距離觀賞也可形成趣味性較強的人景互動。”杜攀說。
魚鳧橋位于成都世園會主園區西北位置,周邊以生態景觀為主,建筑密度較少,橋梁作為區域內的高點,人在橋上能獲得更遼闊的視野,從絳溪河望去,絳溪河上游的河灘景觀與周邊各具特色的展園盡收眼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