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秋岳、楊進)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于26日開幕。在科技元素的加持下,這場百園競開、萬花競放的盛會打造出許多“園藝+科技”的奇妙場景,也透露著園藝發展的未來趨勢。

  夜幕降臨,“螢火蟲”在日本甲府園的繡球花叢中星星點點地舞動著;一座“中世紀城市”在不遠處的摩洛哥非斯園被生動地勾勒出來……為了讓觀眾在特色各異的園林景觀中感受更地道濃厚的風土人情,不少展園都在光影技術上下足了功夫。

  成都東部新區戰略研究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世園會與科技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借助裸眼3D、AR/VR互動體驗等技術,讓國內外游客沉浸式體驗各國城市園藝文化和生物多樣性。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展園內的“深淵球”(右)裝置。新華社記者 袁秋岳 攝

  “你好成農院!”“再見成農院!”在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展園(耕讀暢想園)內,人們正對著一個造型獨特的“深淵球”呼喊著這兩句口令。只見球內燈光隨著指令打開、關閉,像“一呼一吸”。若在燈亮狀態下正對其中一個面向內觀察,觀眾能看到一個層層推進的“無盡空間”,仿佛寓意著植物的無窮生命力。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汪源介紹,該展園精心設置了“元宇宙沉浸花園”“新自然主義花境”等單元,利用聲光電數字技術,將自然景觀與藝術裝置完美結合,讓游客陶醉于自然景觀的同時,還能與“元宇宙的未來世界”互動。

  在展園另一側,一個無需泥土、不撒農藥、不受自然環境影響的集成微型移動植物工廠——長約12米、寬約2米的“種子盒子”集裝箱也十分引人注目。集裝箱內架子上整整齊齊地種滿了綠色蔬菜,成為園區獨特一景。

  成都世園會主會場里的上海園(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為了更生動地實現設計師創意,部分園區還用上3D打印技術來制造內部陳設。在上海園,臨水擺放的3D打印全透明景觀座椅由特殊環保材料制成,成為供人們休憩、打卡的好去處。

  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綠建公司項目負責人龔明介紹,上海園還運用了“可視化、智能化、遠程化”的三維可視監控系統,直觀掌握人居游園環境質量、各個主要景點位的人流情況和動態、植物生長環境的相關技術參數等信息。

  圖為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入口處的“芙蓉花瓣”,該建筑兼具收集雨水、循環利用的功能(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除了生動的科技視覺表達和裝置呈現,通過高新技術實現的綠色低碳理念也貫穿世園會的方方面面。

  在主會場入口處,三片優美的“芙蓉花瓣”引人矚目,它們除了造型優美外,還具備雨水收集、過濾的功能。據介紹,這三座建筑中最大的一片高達16米、最寬處達到53米,可以將雨水從花瓣匯聚至中心并引入地下雨水過濾儲存系統之中,預計年收集雨水量約2500噸,可滿足園區2公頃綠地的日常澆灌用水。

  中建八局成都世園會核心建筑項目機電總工程師王智超說,此次世園會建設中采用了大量綠色環保技術和零碳措施,例如整個主園區項目的節能低耗燈具、主場館的分散式空調系統和智能配電系統等,都體現著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