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架構于現實之上,又構建出一個個獨特的宇宙,它縱觀過去,透視現在,預見未來,展現了人類的思考、幻夢和對未來的希冀。6月15日,“宇宙盡頭的派對”音樂會暨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頒獎典禮在成都科幻館舉行。“未來科幻大師獎”的揭曉,既是一場科幻文學的狂歡,也是一次對科幻文學創作者才華和努力的致敬。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成都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重慶出版集團、成都市互聯網文化協會、賽凡科幻空間、成都影視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2023雨果獎得主海漄、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寶樹、江波、羅亦丹等120余名嘉賓參與。
在成都,發掘更多“未來大師”
成都是一座帶有科幻基因的城市,也孕育了中國科幻界最具權威的三大獎項之一的“未來科幻大師獎”,另兩大獎項為銀河獎、華語科幻星云獎。“未來科幻大師獎”創辦于2012年,旨在發掘、扶持科幻新人作家,繁榮科幻文化產業。
該獎起源成都,輻射全國,是國內在續較早的原創科幻征文獎項,同時也是中短篇投稿數量較多的獎項。如今,該獎項累積投稿量超五千篇,錄制有聲小說30余部,出版《未來科幻大師獎精選集》6部。
據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終審評委、科幻作家江波介紹,本屆來稿量再創歷史新高,共征集有效作品1000篇,近1500萬字,內容涵蓋傳統文化、賽博朋克、星艦穿越等元素。
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等國內知名科幻作家多次擔任“未來科幻大師獎”評委。作為評委代表,劉慈欣很感慨:“未來科幻大師獎已經走過11屆,許多科幻新人作者從這里出發,踏上了創作之路。”韓松表達了對“未來大師獎”的喜愛,看到許多年輕的科幻文學創作者脫穎而出,他認為自己也“從參與評獎中獲得了許多啟發,促進了想象力發展。”
“這些年,我們與‘未來科幻大師獎’一起進步、一起成長,看著這個獎項從成都走向全國,甚至輻射海外,我很高興看到這么多優秀的新人作者通過這個賽事嶄露頭角,為中國科幻的發展帶來了新鮮血液。”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評委主席阿來認為,本屆作品類型豐富多樣,既有反映地域特色的作品,又有緊貼民生熱點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和前沿科學的發展緊密相關。
成都是科幻領域的一片熱土,特別是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舉辦之后,科幻的種子便在這片土地深深扎根,不斷孕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幻作品,讓世界有了更多認識中國和成都的機會。
成都市互聯網文化協會會長蔣勇在致辭中表示,成都孕育出的“未來科幻大師獎”,不僅夯實了科幻文學的創作基石,還進一步助推科幻產業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閱讀、影視游戲、會展演藝、周邊產品等全面開花,形成了一條完善的科幻產業生態鏈,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科幻產業道路。”
重慶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邱振邦表示,未來科幻大師獎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挖掘與培育新興作者、打造文化IP的重要載體,“歷屆獲獎作家構成了國內青年科幻作家的中堅力量,為中國科幻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
成都,孕育高質量科幻文學
最讓人矚目的,是今晚在成都科幻館冉冉升起的科幻新星。
在本屆“未來科幻大師獎”中,曉光枕河川憑借科幻小說《雪夜在低空飛行》奪得一等獎,該作品以哲學觀照為創作主旨,探討了在特定環境下人性的善惡與文明的覺醒。二等獎頒給了創作《犁過你的尸骨我的土壤》的蔡建峰和創作《眼見為虛》的張千帆。夾縫的《不死的復仇》,王彤的《自由地》,臥豚的《近乎直覺》獲得“未來科幻大師獎”三等獎。
獲獎作家合影
從領獎臺下來的張千帆告訴記者,她感到很激動,也很意外。學習生物專業的她,已經有了4年科幻文學創作經驗,平時從許多腦科學相關的科普資料和前沿研究獲取靈感,“去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時我也來過成都,覺得成都的科幻氛圍非常濃郁,占據了科幻界的‘半壁江山’。”
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副總編、《科幻世界》副主編、未來科幻大師獎復評評審拉茲表示,今年的許多作品不僅類型豐富,故事性也強,擁有改編的潛力。“目前國內有很多文學獎,但像‘未來科幻大師獎’這樣的高質量獎項并不多。這在成都之外的許多城市是做不到的,科幻在成都所獲取的支持是全方位的。”
在頒獎結束之后,“宇宙盡頭的派對”音樂會的現場演奏,將全場氣氛烘托至新的高潮。“我非常喜歡成都,每次到成都既是朝圣,也是心靈的放飛和放松。”科幻作家、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獲得者楊晚晴表示,成都科幻氛圍非常濃郁,在他心目中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科幻第一重鎮”。
據介紹,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系列活動將持續至6月21日,后期將陸續開展科幻作家城市采風、主題筆會、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創作主題培訓、“遙遠地球之歌”科幻氛圍展暨主題集市等活動。
在成都,實現科幻夢想
成都作為中國科幻的重鎮,與科幻文學有著不解之緣。拉茲表示,一方面,成都科幻氛圍濃郁,許多學生、老師都在進行具有想象力的實踐活動,為科幻創作持續培養人才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成都擁有大量活躍的科幻內容機構,由此而生的優質版權為成都的科幻產業奠定了基礎,為影視等后續開發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此濃郁的科幻氛圍,吸引了不少外地幻迷前來成都旅游、報考成都高校,甚至落戶成都。”拉茲表示,科幻文學能夠直接形成一些諸如成都科幻館、東郊記憶、寬窄巷子、《科幻世界》雜志社等科幻地標,更重要的是,科幻能夠帶給成都未來感、可能性,“這種潮流感天生就會對年輕人產生吸引力,也讓這座城市更加時尚、年輕,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在我研究的科幻城市指數排行榜中,成都是數一數二的。”科幻研究學者三豐表示,近年來成都市政府不僅為科幻提供大力支持、擁有清晰的產業規劃,同時也讓科幻滲透進文旅、影視、人民的生活,國內其他城市很難找到這么濃厚的科幻文化氛圍。
城市對于科幻文學的崇尚和推崇,為中國科幻的崛起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目前成都郫都區圍繞科幻全產業鏈條,累計培育科幻企業50家,全區泛科幻產業規模近40億元。在聚焦科幻IP運營、科幻影視等“科幻+”融合產業和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科幻概念未來產業的同時,招募優秀科幻人才來郫都交流創作,使得郫都“科幻+影視”特色名片更加響亮。
作為中國科幻的中心,成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推動科幻文化向更廣闊的范圍和更高的層次發展。“未來科幻大師獎”創始人孫悅表示:“這座充滿朝氣的城市,不只是擁有歷史悠久的傳統,更具備面向未來的探索精神。成都以其獨有的溫度和包容性賦予科幻新的意涵,在這里,我們可以實現夢想,也擁有無限可能。”
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獲獎名單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任宏偉 編輯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