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張紅霞 成都觀察 楊柳 王翱 鄒嘉語 林星彤 制圖 甘翠

  6月20日上午9時35分,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通用機場,隨著塔臺發出一聲指令,一架阿古斯塔AW109型號的載人直升機緩緩起飛,經停中國—歐洲中心、青城山,最后順利返回起點。

  9時50分許,直升機抵達第一站:中國—歐洲中心。成都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當日下午,這架飛機再次轉動旋翼,從洛帶通用機場起飛,經停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后順利返航。

  兩條航線的開啟,標志著成都市城市低空載人出行驗證飛行“首飛”順利完成。

  在這場飛行背后,位于四川天府新區的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作為“智慧大腦”,為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運行保障。

  此次飛行的圓滿完成標志著該平臺通過首次實戰檢驗,將在未來持續為成都構建低空飛行管理服務體系,培育常態化、規模化運營場景,努力為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保駕護航”。

  青城山起降點

  支撐:低空經濟背后的“智慧大腦”

  當天上午,當載人直升機從洛帶通用機場飛離地面,距離50公里之外的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即刻顯示出相關信息,實現對直升機的動態監視。

  “此次飛行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驗證平臺在飛行動態監視板塊的功能性。”該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成都市低空飛行的“智慧大腦”,該平臺主要功能是提供低空飛行監管服務,為運營企業提供航線規劃和飛行情報服務。目前,該平臺的系統共設7個子模塊,包括系統主界面、飛行動態監視、歷史飛行記錄、飛行活動管理模塊和行業數據管理、應用場景以及公共安全管控模塊。

  當天下午,就在該平臺附近幾十米處,一架外賣配送咖啡的無人機從空中緩緩降落,平臺準確地監控到了這架無人機的實時飛行動態。

  從適飛監管、航路規劃到探測反制、設備管理,該平臺將全鏈條提供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從而進一步完善低空管理體制機制,提升飛行管控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安全、有序、高效的低空飛行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全力服務成都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

  上述負責人介紹,該平臺集無人機監管、交通服務、商業應用于一體,目前正處于驗證測試階段。平臺投用后,將確保成都低空飛行活動安全、有序、可控,為后續拓展豐富多樣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奠定堅實基礎。

  青城山起降點

  突破:全國首次實現雙機場航線互通

  從洛帶通用機場,到天府國際機場,再到雙流國際機場,此次飛行活動在國內首次實現雙機場航線互通。

  “也就是說,在同一城市兩個大型繁忙民用運輸機場之間,直升機低空目視航線互通,雙場場內運輸飛行和通航飛行同時運行。”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物流發展與綜合運輸處處長唐于林告訴川觀新聞記者,此次驗證飛行還涵蓋了市區—景區之間的航線互通,從位于成都高新區的中國—歐洲中心直飛都江堰市青城山。

  青城山起降點緊鄰成灌鐵路青城山站,該站已形成集鐵路、軌道、公交及出租等各類交通轉換的樞紐。“未來,低空載人飛行場景的投用,將進一步強化各類交通方式便捷轉換,提升景區旅游服務水平。”都江堰文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治川表示,都江堰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熊貓谷、虹口漂流等著名景區景點,低空飛行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體驗方式,游客可以從空中俯瞰都江堰美景,從而獲得更加震撼和獨特的視覺享受,也將為都江堰市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活力。

  唐于林認為,從機場互通到文旅出行,此次飛行積極探索了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發展低空經濟,成都有何優勢?

  唐于林介紹,四川是全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省份,劃設了7個協同管理空域和8條低空目視飛行通道。成都市近三分之一區域處于四川省低空改革試點空域范圍內,高度從地面到標準氣壓1900米不等,且以低空目視通道的方式連通德陽、眉山、自貢等城市。

  目前,成都正有序推進低空應用場景建設,空域條件豐富、產業基礎扎實。以成都淮州機場為例,向外飛行通道已達6條、低空空域面積已達1652平方公里,并構建17個無人機專用空域,實現有人機與無人機同場飛行。

  此外,成都還擁有新津、崇州天宮、龍泉驛洛帶、都江堰青城山等其他4個通用機場。自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以來,成都市有人機累計飛行超過40萬架次、8萬小時,無人機累計飛行超800萬架次、60萬小時,飛行量均穩居全國前列,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在低空空域運行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經驗。

  不久的未來,多個低空應用場景密集起飛,道路巡檢、醫療物資配送等場景常態化應用將在成都走進現實。

  直升機在空中

  探路:eVTOL商用模式未來可期

  “此次飛行活動以傳統直升機先行先試,跑通實施城市低空出行服務涉及空域申請、通航報備、場站建設、交通協調等全流程,將為未來eVTOL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用模式奠定基礎。”唐于林說。

  在城市空中交通方面,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是重要的低空飛行器。前不久,吉利科技集團與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低空出行領域開展全面合作,攜手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協議,雙方建設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及生產制造基地項目,推動自研eVTOL產品生產制造。

  沃飛長空市場部總監費嵐介紹,沃飛長空近期已成功完成AE200機型的全傾轉過渡飛行實驗,成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二個完成該類試驗科目的eVTOL企業。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是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深化全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鼓勵發展無人機同城即送、跨城急送等低空物流新模式,常態化開行低空物流商業航線。

  唐于林介紹,當前,成都市不斷健全低空經濟發展“六個一”工作體系(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政策體系、一張運行保障網、一批投資基金、一批示范應用場景、一批創新型市場主體),加快建立低空經濟發展法律法規,積極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低空空域管理專業化水平,大力發展“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交通”“低空+應急”等場景,加快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

  “此次飛行活動是低空載人航線及其應用場景的一次積極探索與驗證。”唐于林表示,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首次實戰檢驗的通過更標志著低空載人飛行通航管理鏈條的順利打通,將為載人飛行在體制機制、安全管理、服務保障等各個方面的政策完善提供重要參考,也為今后更多航線的開行提供借鑒,為商業化飛行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