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先生捏熊貓米先生捏熊貓
游客排隊等待捏泥人游客排隊等待捏泥人

  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攝影報道

  近日,成都都江堰南橋附近一個捏泥人的攤主上了熱搜,他的視頻獲得百萬網(wǎng)友關注。讓人驚嘆的是,他沒有雙手,卻能用手臂捏出各式各樣的卡通泥人。十多年來,老家河南的他曾輾轉(zhuǎn)各地擺攤,以此掙錢養(yǎng)家,供3個孩子讀書。

  7月1日,記者來到都江堰,在南橋旁邊,遇到了攤主米先生。

  生活磨難未讓他低頭

  無手卻堅持做“手藝人”

  記者見到米先生時,他還沒開始擺攤,正坐在陰涼處休息,開著直播,和網(wǎng)友互動。米先生告訴記者,在他20歲時,因為意外觸碰到高壓線,失去了雙手。意外發(fā)生后,米先生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選擇自立自強。

  米先生說,在他老家河南商丘,有一種民俗技藝是捏面人,也叫泥人面塑。失去雙手后,他想學一門手藝,于是拜師學捏面人。“從頭開始,像剛開始學穿襪子衣服那樣,一點點學,從捏一朵玫瑰花開始,慢慢積累經(jīng)驗。”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米先生為了學習泥塑,四處請教,他自己也不斷摸索方法,終于學成。2007年開始,米先生離開老家商丘,四處擺攤。

  三年前,米先生來到成都都江堰,在南橋旁立了個攤子,現(xiàn)場捏現(xiàn)場賣。顧客可以拿圖給他,他按照顧客給的圖來捏泥人。

  受到網(wǎng)民關注

  顧客排隊等待捏泥人

  下午4點左右,米先生開始擺攤。米先生熟練地搬動箱子,整理擺放好已經(jīng)捏好的陶人成品,正式開始營業(yè)。

  正值暑假,南橋附近游客眾多,不一會兒,米先生攤位前就聚滿了游客。“捏一個大概8分鐘,平常一天最多可以捏30個,但遇到這種假期可能會多捏一些。”米先生說。

  記者看到,米先生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幾塊顏色不同的彩泥、一塊板子、一把刻刀。他先用雙臂摳出彩泥,再不斷揉搓成各種形狀,做成泥人的頭部和身體。如果要捏眼睛和鼻子,他則會用板子切下彩泥,再用板子揉搓,粘到泥人頭上。刻刀則可以雕刻出泥人的嘴巴以及一些頭發(fā)造型。

  十分鐘左右,第一個顧客定制的泥人就捏好了。“捏得很可愛,胖嘟嘟的。”游客李女士說。米先生的泥娃娃沒有定價,當游客問及,他說:“隨便給一點就行,開心就好。”

  長時間接觸彩泥

  手上出現(xiàn)皸裂和濕疹

  米先生說,他現(xiàn)場捏的小人是用彩泥捏成的,因為長時間手要接觸彩泥,經(jīng)常會有濕疹,手臂也時常裂開。“生活嘛,不會一直那么順風順水,總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

  7月,成都已是盛夏,米先生一邊捏小人,額頭上的汗珠一直滴落,身上的體恤也有些被浸濕,顧客給他遞了一張紙,他擦了擦額頭的汗,繼續(xù)捏著。

  米先生告訴記者,今年8月,他就會離開都江堰,去到南方更溫暖的地方繼續(xù)擺攤,因為都江堰冬天的溫度較低,可能會造成他的手臂皸裂。

  他就像一只不斷遷徙的鳥,隨著溫度變化,不斷輾轉(zhuǎn)各地。

  “生活嘛,慢慢來,我的要求不高,能供孩子就行。”米先生說,他有一個女兒,已經(jīng)碩士畢業(yè),目前正在找工作。他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在讀小學,一個在讀高中。“目前孩子們都在老家那邊,他們媽媽帶著他。”提到孩子的米先生,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