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潛藏在地下的城市血管,帶來人流量的同時,也為各個商圈輸送“營養”。根據成都地鐵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成都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超600公里,成都軌道交通單日客運量也達到808.21萬人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客流量屢創新高,市民都在哪些車站上下車,哪些商圈最受歡迎?
近日,紅星新聞新聞記者從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獲悉,上半年假日期間,全城最熱商圈為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園商圈、萬象城商圈,其中最受外地來蓉游客歡迎的商圈為春熙路商圈、建設路商圈,本地市民則更青睞大源商圈、萬象城商圈、交子公園商圈。
▲資料圖 圖據成都地鐵
年內將開通三條新線
線網運營里程將突破650公里
近年來,成都軌道交通建設按下加速鍵,地鐵運營里程不斷突破。
2020年底,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三岔站至天府機場北站段同步開通運營。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首次突破500公里大關,達到558公里,線網規模躍升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
2020年之后,成都加速推進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8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等8個項目加速建設。
2023年11月28日,連通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的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正式開通,也正是在這一天,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第四個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突破600公里的城市。
▲19號線二期
隨著軌道交通線網的不斷完善,“地鐵留白”越來越少,市民出行越來越便利。
“以前19號線沒有開通時,國色天鄉沒有地鐵,我們去就只有打車,每到夏天想去都要糾結很久。”曾同學說,隨著19號線開通運營,她如愿與朋友一起坐地鐵直達景點,方便快捷。
根據成都軌道集團此前公布的消息,今年年內,將全力推動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軌道交通資陽線高質量開通,屆時,成都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將突破650公里。
▲27號線一期
日均近600萬人次
市民游客在大源商圈停留時間達5.3小時
從一條線到一張網,成都軌道交通從無到有,不斷拓展,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無限活力。
“以前別說是高新區、天府新區,到三環路我都覺得特別遠,以前到雙流機場趕飛機,感覺要走很久,有一種出城的感覺,現在地鐵極大拉近了距離。”家住桐梓林的陳女士表示,現在她出門購物,無論是去人民北路,還是去建設路、萬象城,或者到南邊的大源、孵化園等區域,都不再有出行焦慮。
也正是隨著地鐵“觸角”的延伸,市民出行意愿隨之增加,更多的人愿意搭乘地鐵,去品嘗新近爆火的美食,去感受美景,去打卡熱門商圈。
根據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成都地鐵日均客運量達594.8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59%,較2019年增長60.3%。日均近600萬人乘地鐵出行,地鐵帶來出行便利,也為成都各商圈帶去客流,帶來了活力。
成都地鐵對假期期間乘坐地鐵出行的市民游客統計發現,天府廣場成為全城最熱景點,其臨近站點的客運量達33.82萬人次。排名前十的景點分別有:天府廣場、寬窄巷子、高升橋(武侯祠/錦里)、動物園、人民公園、文殊院、東郊記憶、牛王廟(九眼橋)、草堂北路(杜甫草堂)、熊貓大道(熊貓基地)。
在來蓉游客中,乘坐地鐵游玩1天時間的占60.26%,2天時間的占比為11.8%,3天以上的為27.94%。而游客在寬窄巷子、錦里、東郊記憶、九眼橋的夜間出行需求最旺盛。
除了景點,商圈同樣備受市民游客青睞。假日期間,成都最熱商圈為春熙路商圈,其次為交子公園商圈、萬象城商圈。假日期間:
春熙路商圈臨近站點(春熙路站、東門大橋站)的客運量達73.71萬人次;
交子公園商圈的臨近站點(錦城廣場、孵化園、金融城、心島、錦城廣場東)客運量為17.92萬人次;
萬象城商圈臨近站點(雙橋路、萬年場)的客運量為14.08萬人次;
蓉北商圈臨近站點(人民北路)的客運量為12.55萬人次;
建設路商圈臨近站點(建設北路)的客運量為7.31萬人次;
大源商圈臨近站點(大源)的客運量為6.46萬人次。
根據統計發現,春熙路商圈、建設路商圈最受外地來蓉游客歡迎;大源商圈、萬象城商圈、交子公園商圈則更受本地市民青睞。
此外,從停留時間上看,各商圈平均停留時間為4.2小時,其中時間最長的為大源商圈,停留時長達5.3小時,其次為交子公園商圈達5小時。
▲磨子橋站鋼琴樓梯 圖據成都地鐵
至2025年
成都軌道交通在建及運營里程將超850公里
據了解,目前成都地鐵已累計發送乘客超100億乘次,線網運行圖準點率99.99%、兌現率100%,最小行車間隔2分鐘,工作日客流量常態化“600萬+”,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超60%,實現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
而從出行數據上看,根據此前數據統計,成都的平均通勤時間為39分鐘,平均通勤距離是9.1公里。
2022年,成都出臺《成都市優化空間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計劃到202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平均通勤距離減少至8~10公里,平均通勤時間縮減到35分鐘,30分鐘內通勤人口占比達45%,持續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當前,成都正加速推進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8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七條線路的建設工作。市域(郊)鐵路成都至德陽線近期首臺盾構機開啟盾構施工,市域郊鐵路成都至眉山線建設施工也正有序推進,市域鐵路龍泉至天府機場S13線也正加緊推進前期工作。
根據預計,至2025年,成都市軌道交通建成運營里程將達到800公里以上,軌道交通在建及運營里程達到850公里以上。一座“軌道上的城市”正加速成型,一張便捷的軌道交通網逐漸完善,一條條城市血管將為城市商圈輸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