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肖瑩佩 攝影 成都觀察 楊柳
最近,“蘿卜快跑”火了,許多成都市民來到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體驗“蘿卜快跑”的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除了新川創新科技園,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也能坐到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如何能打到這些特別的出租車?乘坐感受又如何?7月13日,記者現場體驗。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自動駕駛汽車
現場體驗
等候18分鐘,乘車過程很順暢
當日下午4時,川觀新聞記者來到成都地鐵2號線書房站。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蓉驛約車”,選擇“打車”,輸入起點站和目的地后,大約18分鐘左右,一輛無人自動駕駛汽車開了過來。
后排入座,在寫有“歡迎乘坐‘龍泉造’自動駕駛汽車”的屏幕上輸入手機號碼后四位數,車輛開始行駛。行駛期間,車輛前排的大屏幕上,速度、軌跡和道路環境三維信息等清晰可見。

乘客在自動駕駛汽車后排屏幕輸入手機號碼后,即可開啟行程
川觀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主駕駛座上坐著一位安全員,但他的雙手放在腿部,掌心向上,并沒有觸碰方向盤。據悉,目前成都經開區投運的1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都配有1名安全員,確保在突發情況下及時接手車輛,確保乘車安全?!笆钟|碰方向盤、腳踩油門或腳踩剎車,任意一個動作,就能觸發人工協助駕駛。”
從書房地鐵站到東安湖,大概5公里多的路程,用時約15分鐘。途中,能明顯感覺到車輛遇紅綠燈時減速,遇到彎道,方向盤自動轉動,平穩轉彎,整個過程順利且“絲滑”。車行至東安湖體育公園時,安全員接管車輛2次。“今天晚上有演唱會,人比較多?!卑踩珕T說。

每輛自動駕駛汽車,都配備了一名安全員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只能在指定的站點上下車,乘客中途不可隨意自行下車。如有特別需求,可向車內的安全員協商處理,車內也貼有應急電話。
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區域投運的10輛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由經開產投(智能網聯公司)聯合多區內企業共同研發制造,2023年10月正式面向市民開放。其基礎車型為神龍ES600,分別在車頂、車前、車后、車身兩側加裝了傳感器,7個攝像頭、7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達到L4級自動駕駛水平,具備障礙物識別、紅綠燈識別、超車等各項能力,可以在城市道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目前,這10輛“龍泉造”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運營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六的8:30至18:00,均為免費乘坐。線路方面,原有的環東安湖線、沃爾沃工廠線、汽車智創活力港線三條線路已實現串聯互動,全長約55公里,乘客可在任意站點間預約乘坐。截至今年5月底,“蓉驛約車”小程序已有2700多個注冊用戶,超1300名市民進行了乘車體驗。
不止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2020年,百度在成都高新區落地新川創新科技園智能駕駛項目,打造全省首個智能駕駛示范場景,并為市民提供自動駕駛接駁服務。2022年中,基于百度阿波羅駕駛平臺開發的首批8輛無人駕駛出租車投入運營,市民可通過“蘿卜快跑”APP、小程序和百度地圖自動駕駛打車入口一鍵叫車。項目運營至今,已累計安全運行25萬公里,服務人數超5000人。
此外,在成都還有6輛無人駕駛公交車正在測試中,未來將面向公眾開放運行。
未來發展
成都即將出臺智能網聯汽車新規范
近年來,成都市民進行無人自動駕駛新體驗的同時,城市道路的相關設施,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以新川創新科技園片區為例,項目方對單向30公里(雙向60公里)的道路進行了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包括車路協同智能基礎設施建設、C-V2X網絡建設、車路協同應用軟硬件開發、Maas(出行即服務)平臺研發等,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成都5G智慧城智能駕駛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改造的35個路口處,都安裝了專門的路桿,總共137根,上面集成有激光雷達、RSU(路側無線傳輸設備)、RSCU(路側計算單元)、高清攝像頭等各類AI路側設備超過500個。

自動駕駛汽車的車頂加裝了傳感器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測試道路也有新進展。6月28日,該區第五批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正式對外發布,總里程206.46公里。至此,該區累計開放測試道路596.38公里,是全省首個城市區域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的區縣,進一步拓寬了成都乃至四川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空間。
來自成都市經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已有4000余個路口紅綠燈信號機實現聯網,完成200公里道路高精度地圖采集制作。通過政策引導,累計在“成都造”汽車搭載車聯網車載單元OBU設備3500余套,為開展大規模試點應用奠定基礎。
就像智能手機不只是用來打電話,智能網聯汽車也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一輛“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交通等行業發展的結晶。
業內人士分析,智能網聯汽車具有龐大的產業規模,未來涉及的上下游產業經濟體量將超過10萬億,帶來全新發展機遇。比如,近幾年在關鍵部件,如激光雷達、自動駕駛算法領域,全國已涌現出大量的初創企業。在成都,也有中科創達、福馬智行、迪立科技等智能駕駛、低速無人車和無人車商業化運營的典型代表。在多位從業人員看來,隨著成都入圍全國首批20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未來發展有望加快提速。
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即將出臺新的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智能網聯汽車開展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的相關事項,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推廣應用,加快成都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