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近期,在成都市內主要景點出現個別不良人員打著所謂“祈福接財”“名家畫展”“疫情感恩回饋”等幌子,利用部分游客初來乍到、環境不熟,缺乏專業知識、防備心弱等特點,勾連個別不良商家誘導其高價購買價值不高、質量低劣的古玩書畫、玉器,以謀取不義之財。針對此類消費騙局,7月18日,成都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成都市出租汽車協會、成都市網約車協會、成都旅游協會、成都旅游景區協會聯合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理性消費。
據專家介紹,此類騙局主要針對外地游客,通常是從游客在景區搭乘出租車開始。不良人員利用違規租借來的出租汽車偽裝,借行車過程中與消費者閑談之機,向其推薦“難得一遇”的“祈福”或“畫展”活動,然后以交通管制、景區限流等借口將消費者載至某個地方,再假稱有急事或線路不方便等,讓消費者換乘另一輛出租車,再由該車司機(同樣為假冒司機的不良人員)繼續以同類話術對前一話題進一步渲染加強,騙取消費者信任后,將其誘導至設套目的地,最終以店員的夸大吹噓誘使消費者花高價購買廉價商品。
針對此類消費騙局,消費者應該注意些什么?
1、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出游前通過正規途徑了解、查詢目的地相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各種關于消費點位的“熱心推薦”要保持理性判斷,不要輕易相信。最好先查證核實,對不愿意接受的推薦,表明態度、堅決拒絕。
2、理性消費,避免不良誘導。警惕參與各種所謂“祈福”“名家字畫”等為名目的參觀銷售活動,特別是帶有“重點文化單位”“神秘景點”“百年難得一遇”“數十年來首次開放”一類噱頭的更要當心。一方面可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信息真假,另一方面對于不良商家的推薦售賣行為要保持理性,不要有貪便宜僥幸心理,以免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
3、注意取證,及時舉報違法行為。面對虛假不實的誘導購物可拒絕交易,同時注意留存證據。在發生消費糾紛時,可撥打12345、12315熱線或通過“全國消協智慧315”微信小程序投訴。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發現可能存在涉嫌違法犯罪時,可及時撥打110報警。
成都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成都市出租汽車協會、成都市網約車協會、成都旅游協會、成都旅游景區協會呼吁出租車、網約車行業及相關旅游商家加強自律,依法合規經營,積極維護成都世界旅游名城形象,呼吁旅游行業、景區景點開展常態化防騙宣傳和消費提示,增強游客自我保護意識,共同營造成都放心舒心消費環境,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