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雨季的持續,“打野”圈又瞄上了野生菌。
上周六,成都小伙小王和朋友跑去撿菌子,4個小時里一行人撿了近8斤野生菌,并在回家后做成3道菜食用。期間為了避免中毒,小王一行人還專門用識圖軟件判斷菌子是否能吃,并在烹飪過程中加入大蒜猛炒,“大家都覺得挺好吃的。”沒想到過了一會,三個人均出現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嚴重者一晚上吐了8次。
7月21日凌晨1點過,一行人趕緊到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治療,經治療已恢復。據了解,單是7月份,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已經收治了6例毒蕈中毒的病例。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夏義琴表示,“不建議市民自行上山摘菌子食用,尤其是不認識的菌子,更不要去碰。”如果出現中毒情況,請盡快就醫。
![](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40723/5dfd-729bef3c959d283c9ed2ba2aedc52482.jpg)
▲小王一行人去龍泉山撿菌子
撿8斤野菌吃進醫院
曾用識圖軟件判斷是否能吃
7月20日(上周六)上午,成都小伙小王和朋友三人專程來到龍泉山摘野生菌。
“大家周末也沒事,就想出去逛逛,順便撿個菌子。”小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天他們一行人去了百工堰水庫、山門寺水庫附近,從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撿了近8斤菌子,“我們撿得比較多,還專門挑選過能吃的菌子,沒想到還是沒挑出來。”
![](http://n.sinaimg.cn/sc/crawl/483/w550h733/20240723/8e24-b746fc20e9c8ec4886318c7def3a8243.jpg)
▲小王一行人撿的菌子
回家后,三人一起做了不少菜,其中涉及菌子的就有三種,“炒菌子的菜有兩道,還有一個做湯,估計有四五種菌子在里面。”
![](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40723/9ba4-151afbefd2bc2114dd61a99cf3b94e8c.jpg)
▲其中三道菜是用野生菌做的
為了防止中毒,小王一行人還下了一番功夫。“通過(識圖)軟件搜這些菌子能不能吃,搜了兩三個小時之后,出來的結果感覺都是能吃的。我們還加了蠻多的蒜,炒制過程中大蒜并沒有變色。”
下午6點半菜做好后,大家都覺得味道不錯,但到了晚上8點左右,小王出現了嘔吐癥狀,“一開始有點反胃、頭暈,我吐了兩次之后感覺有點悶,但還能接受。”一起吃飯的其中一個女孩反應比較大,一晚上吐了8次。
7月21日凌晨1時,三人趕緊來到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就診,經治療后現已恢復。
經過這次事件,小王表示,“以后再也不會撿菌子吃了”,同時他也勸告其他想要摘野菌子的市民,盡量別亂吃。
醫生提醒:
別亂吃!經驗、網絡圖片對比都不科學
7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了解到,7月21日確實收治了吃菌子中毒的病例。今年7月份,該院已經收治了6例毒蕈中毒(俗稱“毒蘑菇中毒”)的案例。
“這6例案例中,有一部分人員是周邊居民自行在山上采蘑菇,食用后導致的中毒。也有2例患者是在市集上從附近居民手中買回家食用之后導致中毒。”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夏義琴介紹。
![](http://n.sinaimg.cn/sc/crawl/59/w550h309/20240723/fcab-fb3faff40413fa7d2cbb1d54f9b1cc63.jpg)
▲小王一行人去龍泉山撿菌子
目前我國具有食用價值的蘑菇種類有900余種,但毒蘑菇的種類就有400余種。一旦吃了毒蘑菇,最常見的表現是胃腸道反應,“比如說病人進食完毒蘑菇約半小時后,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出現頭暈、乏力、心悸、胸悶等癥狀。”夏義琴介紹,依據菌子種類不同,也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急性肝腎損害的情況,部分菌子還可能引起神經性中毒,“這部分病人有幻聽、幻視的表現。”
![](http://n.sinaimg.cn/sc/crawl/166/w550h416/20240723/b1ba-20b972c63f98bb24d3d3fbd1cb31b8ac.jpg)
▲小王一行人燒的菜
夏天雨季是毒蕈中毒的高發期,很多市民會上山“打野”摘菌。“老百姓常用經驗判斷,也有一些市民朋友通過網上圖片去對比,實際上這些方法都是不科學的,通過菌子外觀、顏色沒辦法辨別菌子是否有毒。”
夏義琴表示,“不建議市民自行上山摘菌子食用,尤其是不認識的菌子,更不要去碰。”如果有市民不小心食用了有毒的菌子,建議盡快到醫院就醫,由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判定并給予專業治療。“如果病人家里還有剩余菌子,建議一起帶到醫院交給醫生,有助于醫生辨別病人吃的菌種。”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實習生 劉曦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