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天氣頻發,四川盆地降水量已經是常年的1~4倍之多。當前成都平原的水稻正處于生長關鍵時期,持續降雨天氣將會給水稻生長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種植戶又該如何預防?

  7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歐陽裕元,他表示,今年成都降水天氣在連續性、時長方面較為少見,難免對水稻生長造成一定不良影響,“但當前還無法預估今年成都水稻的產量,種植戶可適時追加尿素、鉀肥,促進水稻群體生長,同時搶晴天加強病蟲害防控。”

  近期,成都進入主汛期,降雨趨勢備受關注。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7月中旬到8月,成都的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強降雨、強對流天氣多發,氣象災害風險高。尤其是7月中旬,雨日多,雨量大,成都市西部和東部局部地方暴雨落區重疊度高。

  接連不斷的降雨天氣,給成都平原的水稻種植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據了解,當前成都平原的多數水稻正處于幼穗分化孕穗階段,水稻即將進入抽穗期,水稻生長正處于關鍵時期。歐陽裕元表示,“水稻幼穗分化期對水的敏感度很高,在這樣一個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行的階段,持續的陰雨或強降雨天氣,可能會影響水稻后期發育和有效穗的生長,最終對產量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減小本次持續降雨天氣對水稻生長的影響,種植戶應該怎么做?歐陽裕元表示,待天晴后,應該及時把田塊的水排掉,避免水稻長時間淹水;其次,針對田塊長勢較差的田塊盡快追加尿素、鉀肥,促進群體生長;到了水稻生長后期,應該及時曬田,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水稻往下扎根,增加水稻的抗倒伏能力;還要及時加強病蟲害防控。

  “如果后期氣候條件好轉,補救措施及時到位,水稻不會出現明顯大幅減產。”歐陽裕元說,“當前階段應盡快采取措施,盡量減少不利因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