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實習生 彭孝蓮
你聽說過“刮碼”啤酒嗎?所謂“刮碼”啤酒,就是抹去酒瓶上生產日期、生產廠家代碼、防偽數字等標識標碼的產品。“刮碼”啤酒因缺少完整產品信息,使其質量安全和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相關部門曾發文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
然而,如今“刮碼”啤酒的流通渠道已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購買。8月6日,成都市民彭先生向封面新聞反映,他在社區團購平臺買到了“刮碼”啤酒,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線上平臺監管。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建議消費者,如果買到“刮碼”啤酒,可撥打12345或12315進行舉報。
社區團購平臺買到“刮碼”啤酒
彭先生在成都市新都區經營著一家社區便利店,兩年前剛開店的時候,他聽說在社區團購平臺上能夠買到低于市場批發價的啤酒,就下了兩單。“買回來后我發現瓶罐上的生產日期、生產廠家代碼都被刮掉了,我擔心有問題,就沒再買了。”他說。
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8月5日,他在該平臺以27.97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件啤酒,這款啤酒的市場零售價是35元/件,他從批發商手里拿貨也要29元/件。次日收到貨后,正如他所料,瓶罐上的生產日期、生產廠家代碼都被抹掉了一半。
“這種情況挺普遍的,很多人在評論區說買到過‘刮碼’啤酒。”他說。記者在該社區團購平臺幾款啤酒的評論區看到,不少消費者反映酒瓶拉環上的二維碼被打孔、生產日期被遮住、箱子上的信息不完整等問題。
市場上為何會流通“刮碼”啤酒?
作為一名酒水經營商,彭先生告訴記者,部分品牌的啤酒實行分區域生產銷售的管理制度,同一款啤酒在不同區域的出廠價、銷量存在差異。
“如果一個地區的商家售賣不足,沒有辦法完成廠家的銷售任務,就會想辦法往外邊(其他區域)銷售。但是,部分品牌啤酒并不能跨區域銷售,商家就會把啤酒瓶上的產品信息刮掉。”他說,“這在業內被稱為‘竄貨’。”
“線下市場也有,商家不會擺出來正大光明地賣,如果你不懂他就不會說,如果懂的人問,他就會說有便宜的、刮碼的。”他說。以國內某知名啤酒品牌為例,市場批發價為每件43元到45元,“刮碼款”只要38到40元。
銷售“刮碼”產品違法
今年4月,微信公眾號“四川消委”就曾發文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刮碼”啤酒。文中提到,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銷售“刮碼”產品是一種將商品的產品標識故意損壞、篡改后再銷售的違法行為。
記者搜索發現,浙江臺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曾查處一起商家銷售“刮碼”啤酒的案件。該案中商家銷售的1300箱啤酒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后兩位噴碼有被涂改過的跡象,檢測報告顯示該產品的理化指標均符合食品安全相關標準,但是該商家還是被罰了27萬元。
此外,按照《四川省食品安全條例》的相關規定,產品標識標碼具有生產日期、產地信息、真偽驗證、溯源信息、售后服務等功能。因此,跨區域流入的“刮碼”啤酒會給廠家管理帶來困難,若出現產品質量問題,銷售溯源也難以進行。
此外,破壞產品完整性,會導致企業形象、商譽受損,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市民呼吁加強線上平臺監管
在上述公號文章中,四川省消委會發出這樣的倡議:“我們倡導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應關注產品標識標碼是否完整,購買合法合規產品,拒絕購買刮碼產品。”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電商平臺購物,“刮碼”啤酒的銷售渠道也轉移到線上,消費者下單時無法知曉商品是否“刮碼”。“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線上平臺監管,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彭先生說。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建議消費者,如果買到“刮碼”啤酒,可撥打12345或12315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