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價2.5元,可以騎10分鐘;超過10分鐘后,時長費用為每5分鐘1元。近日,500輛淡藍色的氫能自行車在成都新都區工業東區以及錦江區三圣花鄉旅游區內開啟試運營。不同于以往的鋰電自行車(“電馬兒”),它們的動力來源是氫燃料電池系統,因此得名“氫馬兒”。
氫能,是今年成都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打造的兩條重點產業鏈之一,建設“綠氫之都”,是成都當前的目標。
“氫馬兒”擁有哪些“黑科技”?如何保證安全?目前試點情況如何?將為成都氫能應用場景拓展探索出哪些經驗?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最高時速可達23公里
超出騎行范圍將被斷電
藍黑相間的車身搭配橘紅色頭盔,近日在三圣花鄉旅游區內,記者見到了上線運營的“氫馬兒”。其“體型”相比普通鋰電自行車更為瘦小,坐墊偏短,僅能乘坐一人。
“氫馬兒”的車身由知名電動車企業臺鈴集團代加工。其“心臟”則是“成都造”:四川輕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輕綠科技”)研發生產了高性能小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提供動力源泉;具體投放及運營維護則由成都新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投集團”)負責。
它的使用并不復雜。利用微信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進入“輕綠氫行”小程序,新用戶完成實名認證之后,無需交納押金可直接騎行。出于安全等因素考慮,其《服務協議》表示,未滿16周歲以及65周歲以上禁止用車。
記者親身體驗,其駕駛方式與普通鋰電自行車相似,可完全憑借車輛自身動力前行,無需腳蹬助力,將油門擰到底,儀表盤顯示,其最高時速可達23公里。
目前,管理后臺劃定了騎行范圍:錦江區僅限三圣花鄉旅游景區內,新都區則是新都工業東區相關區域內。新投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若越過“紅線”,騎出試運營區域,“氫馬兒”將被斷電并無法還車,經過操作后將恢復供電1分鐘,乘客需要及時將車輛騎回“紅線”內。若在“紅線”外強制還車,將產生30元調度費,這一規則是為了規范騎行范圍,嚴格控制騎行區域。
頭盔是重要的安全保障,使用進口EPS材料制作。在還車時,乘客除了將車輛停靠在指定地點,還需要將頭盔正確扣入前方車筐中,避免遺失或損壞。小程序顯示,若頭盔歸還失敗,將被扣除工本費80元,如有異議可向客服申訴,將在30分鐘內解決。
▲后臺劃定了騎行范圍,紅線內為新都區可騎行范圍
試運營安全行駛總里程超7萬公里
減少碳排放超1200千克
記者采訪時,新投集團工作人員正為“氫馬兒”做清潔維護。據介紹,若車輛氫氣不足,運維后臺會顯示車輛編號,工作人員就會根據定位找到目標車輛。掀起坐墊,擰開閥門接口,取出綠色儲氫罐,換入另一個加滿氫氣的儲氫罐,車輛就恢復動力。
實際上,“氫馬兒”的“心臟”由氫燃料電池系統和儲氫罐兩部分組成,輕綠科技總經理楊坤告訴記者,輕綠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電堆已在正式投用前獲得了CMA認證,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儲氫罐采用四川大學陳云貴教授團隊研發的四元儲氫合金新體系,應用先進的固態儲氫技術,由厚普股份與四川大學合作成立的產業化項目公司進行生產。每輛車配備1個儲氫罐,可儲存100克氫氣,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左右。
▲儲氫罐
楊坤認為,氫能單車是普通市民易體驗、易使用的科技新場景,對推動成都建設“綠氫之都”有重要意義。“當前重要的是做好試運行,對各項性能進行驗證,為接下來更大規模推廣做好準備。”他表示,從最近的高溫天氣來看,“氫馬兒”經受住了考驗,在安全性、穩定性、實用性等方面都具備市場化基礎。
后臺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上午,“氫馬兒”安全行駛總里程已超過7萬公里,減少碳排放超過1200千克,總加氫量超過80千克。
近年來,成都已經拓展了氫能公交車、物流車、市域列車、市政車等應用場景。在楊坤看來,“氫馬兒”的大規模推廣將推動氫能產業鏈發展,在燃料電池材料、儲氫、制氫等領域帶來新的市場需求增量。
▲在實驗室對氫燃料電池系統進行測試
加快標準制定
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目前上線的500輛“氫馬兒”,有400輛在新都區工業東區內、100輛在三圣花鄉旅游區內。新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根據試運營情況,逐步增加車輛數量,擴大運營范圍。
不過,當務之急是解決相關標準問題。今年5月,《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并將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為監管提供依據。而對于氫能自行車而言,目前輕綠科技按照質量監管要求公示了企業標準,但相關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尚待完善。
“所以我們要推進相關標準的建立,而要建立標準,就需要有相關數據;想得到數據,就需要車輛先跑起來,小規模先行先試。”楊坤介紹,輕綠科技正聯合四川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等部門,推進氫能自行車地方標準建立,后續將推動國家標準建立。
成都市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氫馬兒”正式上線之前,管委會搭建了溝通平臺,將相關企業及主管部門組織起來,開過多次協調會,共同商討運營策略,打造應用場景。在進一步推廣中,管委會也將做好溝通協調。
▲工作人員更換儲氫罐
楊坤認為,目前“氫馬兒”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在加氫方面,我們與氣體公司合作,統一對固態儲氫罐進行氫氣加注。”他介紹,加氫站的設備一般是35兆帕,而“氫馬兒”的儲氫罐僅需要3-5兆帕,現有的加氫站無法承接加注需求。接下來輕綠科技準備聯合運營方,自建一個制加氫一體站,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也能服務后續新增的各類氫能汽車。
按照計劃,這批“氫馬兒”還將試運營20余天。新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計劃今年底“氫馬兒”上線數量達到3000-5000輛,明年突破10000輛。
楊坤透露,公司已經接到了幾千輛來自國內其他省份的訂單,以及上萬輛來自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等海外的意向訂單,目前正在根據客戶需求和各地氣候等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改型設計,爭取早日定型生產。
目前,一輛“氫馬兒”的整車成本在10000元出頭,其中氫燃料電池系統達到6000多元。楊坤表示,輕綠科技的目標是加強技術攻關,提升材料的國產化率和生產工藝、供應鏈的穩定性,由定制化生產轉為批量化生產,降低車輛成本,實現大規模市場化應用,推動成都氫能產業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王俊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