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楊芮雯 圖由受訪者提供

  9月8日下午4點半左右,在成都市大邑縣斜江河渡槽,2名小孩意外落水。附近市民發現后連忙呼救,呼喊聲吸引了在一旁休假的消防員楊靜春。在經過多名好心人聯合施救后,2名落水兒童最終安全上岸。

  9月11日,“平凡之善 ? 尋護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城市公益宣傳系列活動的主辦方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明辦為楊靜春等5名施救者頒發了“平凡之善卡”,表彰了他們的見義勇為。

  “當時下水的時候并沒有想那么多,只有一個念頭,孩子情況很危險,救人是我作為消防員的職責,我要趕快下去救人。”當天,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崇州市消防救援局消防員楊靜春向記者回顧了當時驚險的一幕。

  事件還原

  事發時帶孩子休假

  聽到呼救聲小孩已出現下沉趨勢

  楊靜春告訴記者,事發是在9月8日下午4點半左右,當時正值他休假,就帶著他的孩子在附近玩耍。聽到周邊人喊著有孩子落水了,他迅速拜托旁邊的一位大姐幫忙照看下孩子,跑過去的時候,就看見兩個小孩淹沒在水中。

  在視頻中可以看見,兩個小孩在位于河流中間的滾水壩沸騰線處,孩子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逃脫。楊靜春看見附近釣魚的市民正準備拿游泳圈,情急之下,楊靜春搶過了游泳圈,一邊跑,一邊脫衣服準備下水實施營救。

  “有兩個小孩子,小的我估計只有10歲,大的大概有13歲。我觀察到,其中年紀較小的小孩情況比較危險,已經出現了下沉現象,當時已經有2名圍觀群眾下水營救了,我把手上的游泳圈拋給他們后,我立刻也跳入水中。”楊靜春告訴記者。

  在協助小孩抱住游泳圈脫離滾水壩后,就先讓那兩名營救者帶著年紀小的孩子回到岸邊,楊靜春又返回水中救那名年紀較大的小孩子。

  而另一邊年紀較大的孩子也有好心群眾大叔幫忙營救,但由于姿勢不對,大叔一會兒就沒有體力了。而且楊靜春觀察到,由于溺水的人會本能抓住身邊的一切,所以當時大叔被孩子無意識地抓住了,情況比較危險。

  “我受過這方面專業的訓練,所以是游過去從后面把小孩摟住,讓他仰面浮在水面上,通過仰泳的方式游到淺水區。”楊靜春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由于旁邊是一個工地,很多人都來參與救援,大家齊心協力,搭桿子的,拉管子的,最終將兩名落水小孩成功救出。

  施救者

  回想起來后怕

  當時沒有想太多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幾天,但當楊靜春回想起當時的施救過程,還是感到后怕。“當時從救援條件來看,其實并不算很安全。”楊靜春告訴記者,第一是陌生水域,水下暗流的情況不明,孩子落水的地方又處于滾水壩,水流很急很深,下水時也踩不到底,稍不注意就容易失手。

  楊靜春告訴記者,作為消防員,消防員的使命就是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聽到呼救聲,出于本人和職業的下意識反應,當時就義無反顧地下水了。讓楊靜春很感動的是,在施救時,旁邊的工友也非常團結,在一起幫忙,大家一起將孩子們順利救出。

  相關視頻發布到網上后,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大家紛紛為施救者點贊。9月11日,“平凡之善 ? 尋護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城市公益宣傳系列活動的主辦方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明辦為楊靜春等5名施救者頒發了“平凡之善卡”,大邑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彭娟代表主辦方向他們授予平凡之善卡,表彰了他們見義勇為的行為。

  作為消防員,楊靜春也希望給各位家長普及一些水上安全方面的建議。“注意不要讓兒童一個人到水邊戲水、玩水,也不要和同伴一起結伴下河。此外,不要在陌生水域、情況不明、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地方去玩水、游泳。”

  知識多一點

  滾水壩為何難以逃脫?

  滾水壩落水后為何難以逃脫?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橫在河面上的簡易攔水壩被稱為“滾水壩”,之所以被稱為滾水壩,是因為壩下水流就像開水一樣翻滾。滾水壩其主要作用為抬高上游水位、攔蓄泥沙。

  但由于滾水壩的特殊設計和水流速度,導致人在落入后嘗試離開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壩體高度差形成的沖擊使水流像沸騰了一樣上下翻騰,形成的一道明顯的界限,通常位于滾水壩附近,被稱為“沸騰線”。人一旦靠近,上層水流會如滾筒洗衣機一般把人卷入難以脫身。

  記者查詢過往新聞報道,曾發生過多起卷入水域沸騰線后遇難的事故。例如在2024年1月,在廣東肇慶某地,3人外出釣魚遇到水域沸騰線,水流太急導致翻船遇難;2021年12月1日,河北邯鄲藍天救援隊為打撈一漁民尸體,橡皮艇在漳河水域也是靠近滾水壩時側翻,致7人落水,2人遇難。

  “滾水壩非常危險,所以也希望各位市民提高警惕,不要在野外等不安全區域貿然下水。”楊靜春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