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知名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曾說,“最美的建筑,應該是建筑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時間銘刻于建筑,建筑記錄著時間。

  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光輝的歷程 閃亮的坐標》系列報道,記者深入全省各地,探訪一座座歷經歲月洗禮的地標性建筑,全景展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巴蜀大地取得的偉大成就、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些地標建筑是一條路、一座展館、一個廣場,也是一段記憶、一支贊歌、一章詩篇。有形的建筑、無聲的歷史,仿佛在提醒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敬請關注。

  川觀新聞記者 肖瑩佩

  在以“蜀道”聞名天下的四川,有這樣一條路,規劃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在新中國成立后的70多年時間里,始終參與和見證著成都的發展和變遷。

  這就是有著“天府第一路”之稱的人民南路,也是世界最長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南路,與人民的城市一起生長、延伸。

  成都市人民南路 肖瑩佩 攝

  一路生長

  9月23日早上,不少市民注意到,成都市人民南路的兩側已掛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國慶節氣氛漸濃。在四川科技館上班的李女士,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這里,她和同事都已習慣“只要看到路上‘變化’了,就曉得有啥事”,也常給外地朋友講這條路的歷史。

  城市從小到大的生長,必須有骨架,中軸線承擔了這個功能。如香榭麗舍大道之于巴黎,第五大道之于紐約,許多世界名城都有自己的中軸線。就在今年,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其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工程,就是打通貫穿城市南北的人民路——南達火車南站,北至火車北站。人民南路的規劃定位,也由此確定了成都最早的城市結構。

  從1958年修建至今,這條成都版“香榭麗舍大街”沿線的雪松和玉蘭燈,留在了幾代成都人的記憶里。

  2021年10月1日,天府廣場升國旗迎國慶。(資料圖)

  這里有成都地標天府廣場,每年國慶節當天的升旗儀式,吸引數萬名市民和游客前來觀禮。建工集團七公司項目一線生產經理夏思維還記得,去年國慶在天府廣場看到國旗冉冉升起時的激動心情。過去10年間,他服務于城市一線建設,參加了從房建、環境整治,再到大運會射擊館改造提升等多個項目。

  這里誕生了西南地區首家五星級飯店,也是四川省首家涉外旅游飯店——錦江賓館。今天,站在人民南路二段80號,相較周邊其他高樓,錦江賓館并不算高。但在1960年建成時,它成為當時成都最高的標志性建筑,在九樓就可將城市盡收眼底,遠處的龍泉山也清晰可見。

  錦江賓館  圖據錦江賓館官方微信

  人民南路最初的規劃者、時任成都副市長的李劼人曾說:“今天的人民南路之南,將來是會出現不少崇麗宏偉的大建筑的。”如今,人民南路經過20多次新辟、改造、擴建,成為成都最大最重要的南北干道,沿路行走,從天府廣場到天府立交,從華西壩鐘樓到四川省體育館,一個個地標建筑一路生長,見證著城市發展變遷。

  一路延伸

  巨大的A形斜拉橋直插云天,頂上金色的太陽神鳥徽記格外醒目……從天府廣場向南,遠遠就能看到成都的標志性建筑:天府立交。這座飛架南北的橋梁,于2001年建成通車。作為人民南路南延線的起點,它如同一張拉開的巨弓,把成都的格局和視野擴大,城市中軸線由人民南路一路延伸,進入天府大道時代。

  天府立交橋(成都高新區供圖)

  交通的提速,是為了匹配發展的加速。一位當時的建設參與者說,天府立交選擇的橋型,是讓車輛能夠最高效辨認方向、最快速通行的苜蓿葉橋型,它也獲得2003年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此后,天府軟件園、環球中心、中國—歐洲中心等一幢幢建筑紛紛挺拔,天府立交南側之地成為成都經濟發展中不可小覷的力量。

  不久前,華為全國首個數字服務創新中心在成都天府軟件園揭牌。作為首批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天府軟件園及姊妹園區已匯聚包括IBM、阿里巴巴、騰訊、宏利金融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財富世界500強落戶,入駐企業超1000家,培育出極米科技、醫聯、FITURE等一批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是成都乃至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園區旁,高達192米的“人”字形建筑——中國—歐洲中心矗立在錦江河畔,德國巴伐利亞州四川辦事處、英國緯圖亞太總部、亞馬遜國際創新中心等40余家歐洲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機構、研究機構、企業入駐,已經成為中歐交往合作的前沿窗口。

  在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工作的余先生還記得,數年前留學歸來入職時,樓下天府大道與府城大道路口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標牌讓他印象深刻。“專門了解過,那個設計來源于風帆,象征著揚帆起航。”9月19—20日,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成都市召開,強調加強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更大力度為全面深化改革積累新經驗。

  從“天府第一路”到天府大道,這條逾百公里長的城市中軸線,目前仍在向成都南北兩端不斷延伸。向南,它與眉山無縫銜接,串起兩地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向北,則將通過成汶鐵路特大橋(青白江大橋)與德陽貫通,有力推動成德同城化發展進程。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說,天府大道南北延線正在加快建設,將為成都都市圈建設帶來新機遇、增添新動力。

  人民說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沄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都也一樣。人民南路—天府大道這條城市中軸線,沿路可以看到四川科技館、華西壩鐘樓、天府立交等不同年代的建筑,既有歷史積淀,也有未來感,是不同階段特有的印記。從這條路也能看到,成都的城市能級在不斷提升。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都將向國際性開放大都市進一步邁進。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運營總監季睿: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從小家就住在四川省體育館旁邊,全家人都見證了人民南路的發展。更巧的是,2015年大學畢業后,我從天府三街到天府五街,工作也一直在天府大道旁,可以說一直在成都的城市中軸線上生活和工作。這么多年來,印象最深的是沿線交通和產業的變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這里安居樂業。